龙舟曲二曲 其一

喧喧黄帽棹头郎,风涌涛翻万马强。
两岸画船齐卷幔,不愁溅水湿红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龙舟曲二曲 其一”是一首描写古代节日中龙舟竞赛的诗歌,由明末清初的朱鹤龄所作

龙舟竞渡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标志性活动之一。诗人通过对龙舟竞渡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古人对这一传统习俗的热爱和对国家节日庆典仪式的关注。这首诗作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而且蕴含了深厚的文化意义。

从艺术角度来看,朱鹤龄在《龙舟曲》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生动的意象。如“喧喧黄帽櫂头郎”形容了龙舟上人们忙碌而热闹的情景;“两岸画船齐卷幔,不愁溅水湿红妆”则描绘了岸边观赛的人群,以及彩绘船只上的欢声笑语和泼洒的江水。这些形象生动的描述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充满欢乐与活力的端午龙舟赛现场。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节日盛况的记录,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端午节源于古代对屈原的纪念,而龙舟竞渡则是端午节最具特色的民间习俗之一。《龙舟曲》中对于这一习俗的描写,不仅反映了古代人民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同时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和谐、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朱鹤龄通过此诗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端午节那天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他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活动相结合,创造出一种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使读者能够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和文化的熏陶。

《龙舟曲二曲 其一》作为朱鹤龄的作品,不仅在艺术表现上具有极高的价值,更在文化传承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首作品不仅让后人领略到了古代节日的独特魅力,也使得传统文化得以跨越时空的限制,继续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和发扬光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