袅袅通津拂酒旗,山塘十里绿阴齐。
人情比似秋云薄,谁折长条绾别离。
姑苏杨柳枝词四首和钝翁 其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姑苏杨柳枝词四首和钝翁 其二》是清代王梦鸾的作品。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将苏州的杨柳和其承载的历史与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展现了古人对自然景观的情感寄托和文化认同。
诗中“万缕黄金著柳条,阖闾城外逞妖娆。临风不解兴亡恨,犹认娃宫舞折腰。”这几句描绘了苏州杨柳的美丽及其在历史文化中的地位。诗人用“万缕黄金”比喻柳条的颜色,形象地描绘出春天里杨柳的生机盎然。同时,“娃宫舞折腰”则暗示了苏州城曾经繁华的场景,以及人们对于历史的记忆和情感的依恋。
“袅袅通津拂酒旗,山塘十里绿阴齐。人情比似秋云薄,谁折长条绾别离。”此句进一步描绘了苏州古城山塘街的风情,诗人用“袅袅通津拂酒旗”形容了街道两旁热闹的商业气息和酒肆的繁忙,而“山塘十里绿阴齐”则展现了苏州古城的自然美景,绿树成荫的街道令人陶醉。“人情比似秋云薄,谁折长条绾别离”则表现了人们在这种环境中的情感态度,虽然人潮熙攘,但在诗人看来,这份热闹更像是一种别样的别离之情。
《姑苏杨柳枝词四首和钝翁 其二》不仅描绘了苏州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更表达了作者对这片土地深厚的感情和独特的审美观。这首诗作为文学作品的一部分,不仅反映了清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政治立场,也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主题——自然与人文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