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十三首 其七

牢笼随吾身,何处得寥廓。
患害生避趋,昧者自相索。
断梗岂无依,藏舟终走壑。
坦然任幽贞,四隅各有托。
胡为东西驰,徒作雕陵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感遇十三首·其七》是唐代著名诗人张九龄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简介: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祖籍太原祁县。他是唐朝开元年间的名臣和学者,曾任中书令等职。他的文学成就在唐代诗坛上具有极高的地位,被后人尊为“五言古诗”的奠基者之一。

  2. 作品原文及翻译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3. 诗句赏析

  • 江南有丹橘:开篇以江南特有的丹色橘树为引子,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这里的“丹橘”象征着坚韧不拔、不畏严寒的品质。
  • 经冬犹绿林:“经冬犹绿林”表达了橘树在寒冷的环境中依旧顽强生长,展现了生命的顽强与美丽。
  • 岂伊地气暖:这里的“岂伊”反问句式增强了诗句的力度,表达了对自然界规律的敬畏。而“地气暖”则暗示了环境因素并不能决定生命的状态。
  • 自有岁寒心:“岁寒心”指的是在困难和逆境中依然保持坚强的心性,这种精神值得人们学习和借鉴。
  • 可以荐嘉客:“可以荐嘉客”意味着这些橘树能够用来招待客人,展现了橘树的实用价值。
  • 奈何阻重深:表达了对于阻碍或困境的无奈之情,暗示着人生道路上的坎坷和挫折是不可避免的。
  • 运命惟所遇:“运命惟所遇”强调了命运的无常性和不可预测性,提醒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变局时要有所准备。
  • 徒言树桃李:虽然树木本身无法说话,但这里可能比喻人们应该像桃李一样,不仅要有外在的美丽,更要有内在的品质。
  • 此木岂无阴:通过反问句式表达了对树木荫凉之地的渴望,也反映了人们对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望。

张九龄的《感遇十三首·其七》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物的诗歌,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观念。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他对于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