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笼随吾身,何处得寥廓。
患害生避趋,昧者自相索。
断梗岂无依,藏舟终走壑。
坦然任幽贞,四隅各有托。
胡为东西驰,徒作雕陵鹊。
【注释】
牢笼随吾身:囚系之身,犹如囚笼。
何处得寥廓:哪里能获得自由和宽广的空间?
患害生避趋:祸患与危险产生后便急忙躲避。
昧者自相索:愚昧的人彼此纠缠不清。
断梗岂无依:被斩断的树枝难道就没有依托吗?
藏舟终走壑:将船藏在山中,最终还是要走到沟壑中去。
坦然任幽贞:坦然地接受孤独而高尚的生活。
四隅各有托:四面都有可以依靠的地方。
胡为东西驰:为何不停地东奔西跑呢?
徒作雕陵鹊:白白地成为被猎取的鸟儿。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长安时所写,表达了诗人在仕途上遭遇挫折后的苦闷心情及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
开头两句“牢笼随吾身,何处得寥廓”,以形象的比喻,写出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以及渴望得到解脱的心情。“牢笼”一词,用得很贴切,因为当时的政治环境,使许多正直之士感到束手无策,只能像笼中鸟一样,既不能飞出樊篱,又无处可逃。
接着两句“患害生避趋,昧者自相索”,进一步说明自己的心境,并揭示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即当权者为了一己之私利而置天下百姓于不顾,使得正直之士不得不纷纷避祸远遁。
“断梗岂无依,藏舟终走壑”,诗人借喻了自己的处境,表明自己虽有理想却无实现的可能,虽有才华却无法施展,因此只得选择隐居。“藏舟”二字运用巧妙,把隐居比作深藏的船只,虽然暂时隐藏起来,但仍然随时都有可能受到伤害,所以诗人说“终走壑”。这一句既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愤懑之情,也表现了其对理想的坚持和执着追求。
“坦然任幽贞,四隅各有托”,诗人表示自己将坦然面对生活,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能安之若素,因为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应该去的地方,不必过于忧虑。这两句诗表现出诗人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情怀。
最后两句“胡为东西驰,徒作雕陵鹊”,则是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感慨。这里诗人将自己的生活比喻成一只被人捕捉的鸟儿,不断地四处奔波寻找栖息之所。这不仅表现出诗人对现状的不满,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无奈和悲哀。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独特的个性和才华,使其成为了唐代诗歌史上的一位杰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