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生美枣,山北生蒺藜。
受气虽有异,岁寒同枯枝。
青林改白道,故社成新墟。
万物皆随运,吾生何独悲。
策杖争绝景,徒为后世嗤。
不如守衾枕,昏昏无是非。
【注释】
山南:泛指南方。
生:生长、结出。
山北:北方。
受气:承受天命,这里指人出生。
异:不同。
岁寒:一年将尽的时候。
青林:指树木。
改白道:改变原来的道路。
故社:旧的祭祀场所。
成新墟:变为新的地方。
随运:随着命运变化而变化。
独悲:独自悲伤。
策杖:用杖撑着走路。
绝景:美好的景色。
徒为后世嗤:只是为后代人嘲笑。
衾枕:被子和枕头。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晚年时所作的一组诗,共13首,这是第十首。这组诗以“感遇”为题,借咏物抒怀,反映了作者晚年的思想感情。此诗以对枣树、蒺藜树的描写起兴,表达了人生如四季交替、草木枯荣一样的自然规律,同时表达了自己虽历尽坎坷仍要追求光明的人生态度,抒发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与愤懑之情。
首联写两种不同的植物。枣树长在山南,而蒺藜树生在山北。尽管这两种植物的生活环境不同,但它们都经受着同样的寒冷的天气,结果都是枯死枝折。这里通过对比,写出了自然界生物间的生存竞争和无情的自然法则,从而引出下面的主题:“青林改白道,故社成新墟。”原来郁郁葱葱的树林,现在只剩下白茫茫一片。昔日供人祭祀的社庙,也变成了废墟。这里的“青林”指树林,“白道”指被砍伐后留下的空地,“新墟”指经过砍伐后重新修建起来的房屋。“故社”即过去的祭祀场所,“新墟”是重新修建的社庙。这一联是说由于人们只顾眼前利益,不重视环境保护,最终导致树木凋零、庙宇倒塌,给后人留下一片荒凉景象。
颔联进一步指出,虽然自然环境发生了变化,但是万物依然遵循着自然的规律而变化。诗人认为,即使是生命力最顽强的植物也不例外。因此,他感到有些伤感地说:“吾生何独悲?”意思是说,我自己的生命为什么偏偏要遭遇如此多的不幸?这表现了他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和不平,以及对当时社会环境的不满。
颈联转而写自己的心境。诗人想到,自己已经到了晚年,应该安享天伦之乐。然而,他却无法摆脱世俗的纠缠,只能拄着拐杖去欣赏那美好的景色,却遭到了世人的嘲笑。这种痛苦的心情使诗人深感孤独和无助。他感叹道:“不如守衾枕,昏昏无是非。”意思是说,与其忍受世俗的束缚,不如安然地躺在被子里和枕头上,这样就不会受到是非观念的干扰,也就不会有烦恼了。这里的“昏昏”是形容睡眠的状态,表示诗人想要摆脱一切纷扰。
尾联则直接抒情,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无奈和悲观情绪。他认为,既然一切都无法改变,那就不如保持沉默,不去理会是非曲直。这种消极的态度,反映出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失望。
整首诗通过对枣树和蒺藜树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规律的认识和对自身命运的思考;通过描绘美好的景色和自己的处境之间的矛盾,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最后一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的无奈和悲观情绪,以及追求内心平静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