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雪合平畴,来自阴山窟。
吹我曲房前,夺我瑶台色。
岭云寒不飞,朝幌透无迹。
春动百物暄,一时敛青碧。
高下均浸淫,众芳失其质。
不感阴气深,谁知太阳德。
【注释】
平畴:平坦的原野。阴山窟:即阴山洞穴,指阴山的洞穴中。
吹我曲房前:风把吹过曲房前。曲房前:古代一种有装饰的小院或亭子。瑶台色:指玉台的色彩(美玉的颜色)。
岭云寒不飞:岭上的云雾在寒冷时不会飘动。朝幌透无迹:早晨的帷幔没有痕迹。朝幌:早晨的帷幔。
春动百物暄:春天使万物都变得温暖。青碧:指青色和碧绿。
均浸淫:均匀地浸润着。众芳失其质:众花卉失去了它们的本质。
不知:无法知道。
不感:不觉得寒冷。阳德:阳气。太阳。
【解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诗,写春天来临后雪融化的景象。首联描写了雪花飞舞,覆盖着整个原野;颔联写雪花从阴山洞穴中吹出来,给人间带来了欢乐;颈联写岭上积雪不飞,帷幔没有痕迹;尾联写春天到来后,万物都被阳光照耀着,生机勃勃。整首诗通过对雪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赏析】
《春雪》是唐代诗人岑参所写的一首七绝。此诗以“春雪”为题,实则咏物,主要描写春雪消融、大地回春的情景。
全诗共八句,每句五言,四句一韵,第二句起,第四句换韵,首句押韵。首句“冻雪合平畴,来自阴山窟”,先总述冬日大雪,覆盖原野,然后点明来由——雪花是从深山洞穴里飘然而下。中间四句写春至,雪花融化、消失。“吹我曲房前,夺我瑶台色。”曲房前、瑶台都是美好的比喻,这里形容雪花在春风中飘舞,好似美妙的乐曲在空中飘荡;“岭云寒不飞,朝幌透无迹。”岭上云彩因寒冷而静止不动,帷幔也因阳光而显得透明。这两句通过写景物变化,衬托出春天的气息。最后二句写万物复苏。“春动百物暄,一时敛青碧。”“春动百物暄”,意思是春风吹拂,百草丰茂;“一时敛青碧”,则形容春天的景色一片青翠,生机盎然。
这首诗以春雪消融为画面,生动传神地勾勒出一幅绚丽多姿的春景。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性,而且寄寓了作者对光明与希望的渴望和追求,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