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质生荆岑,光剡椟中见。
珷玞冒连城,五都谁能衒。
风骚本同源,作者代游衍。
古调歇不弹,新声曰流变。
根荄苟不存,枝叶徒浮绚。
夫子实起衰,英雅欲兼擅。
哲弟称二难,珉珣世交羡。
联翩翔艺林,婉若双飞燕。
贱子复何知,一经守孤狷。
徒然仰蓬壶,末由侍坛墠。
峨峨白雪楼,蔓草巳深缠。
琅琊今嗣兴,风轨扇群彦。
惭余非子真,名字京华慁。
迢递燕山鸿,短章托深眷。
雕虫秪自嗤,敢觊相如荐。
寄王西樵吏部兼呈阮亭工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王西樵吏部兼呈阮亭工部》是一首由清代诗人朱鹤龄创作的七言律诗,这首诗作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和高尚的情操,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社会交往与思想情怀。
朱鹤龄作为明末清初的著名文人,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的诗作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丰富的情感表达而著称。在《寄王西樵吏部兼呈阮亭工部》中,朱鹤龄以“玉质生荆岑,光剡椟中见”,形象地描绘了王西樵吏部的才情与品格,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才华的赞赏之情。此外,“珷玞冒连城,五都谁能衒”等诗句,通过夸张的艺术手法,强调了其价值连城的才华和独特魅力。
诗中“风骚本同源”表明了诗人认为文学艺术的内在联系和共同性,这反映出朱鹤龄对文艺本质的深刻理解。同时,“古调歇不弹,新声曰流变”则揭示了时代的变迁和文学的发展,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学变革的敏感度和前瞻性。“根荄苟不存,枝叶徒浮绚”则是对生命力与根基的强调,暗喻了只有深根才能稳固繁荣,反映了作者对事物内在联系的深刻认识。
在艺术风格上,这首诗体现了朱鹤龄追求简练、含蓄、深邃的审美趣味。他善于运用象征和暗示的手法,使作品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和更广阔的想象空间。例如,“联翩翔艺林”中的“联翩”和“翔艺林”不仅形容了王西樵吏部与众多文人的交流互动,也象征着他们如燕子一般自由飞翔在艺术的天空中。这种表现手法使得诗歌既有生动的画面感,又有深刻的哲理意蕴。
在评价《寄王西樵吏部兼呈阮亭工部》时,不能仅仅局限于对其字面意思的理解,还需要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文化背景和社会意义。朱鹤龄的这首诗不仅是对他个人文学成就的展示,更是对明代晚期至清代初期文人群体精神风貌的一种反映。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也能从中汲取到对于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