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周安节馆斋小饮

南庄沈氏居,寥落百年后。
五公号联珠,此地穷蝌蚪。
到今读书台,森森荫榆柳。
诸孙虽食贫,素业颇自守。
兰芷纷参差,图书粲左右。
周子坐其间,高吟动林薮。
见我来于于,四顾问升斗。
箧中出新诗,清音散琼玖。
檐静鸟踏枝,帘疏花覆牖。
主人出留宾,罗列陈脯酒。
深愧空樽愁,倾倒情良厚。
高轩矜少年,吾辈憎老丑。
陶公素心徒,交态能复有。
感今更怀旧,此意向谁剖。
婆娑暂开颜,陶写忘白首。
挂策出前村,黑云连林阜。
阡陌迷所从,沿溪问渔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周安节馆斋小饮》是明代诗人朱鹤龄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详细展开对这首诗的解析:

  1. 作者背景
  • 朱鹤龄:字长孺,号愚庵,江苏吴江人,生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卒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人,还与顾炎武、黄宗羲、李中孚等人并称为“海内四大布衣”。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1. 诗歌内容
  • 地理位置及环境描写:诗中的“南庄沈氏居,寥落百年后。五公号联珠,此地穷蝌蚪”描绘了一个历史悠久且略显破败的地点。”五公号联珠”形容这个地方曾经富饶而显赫,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衰败。
  • 人物活动及其互动:”到今读书台,森森荫榆柳。诸孙虽食贫,素业颇自守。兰芷纷参差,图书粲左右” 描述了读书台上的茂密榆树和竹子,以及子孙虽然贫穷但仍然保持着高尚的品德,这反映了家族传统美德的延续。
  • 自然景观与文化氛围:”周子坐其间,高吟动林薮”描绘了周子在读书时吟诵的情景,周围环境安静祥和,有鸟儿踏枝和花朵覆盖窗户,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学习氛围。
  1. 主题思想
  • 历史的沉淀与文化的传承:诗通过描述古迹和人物活动,展现了一个地方从兴盛到衰败的历史变迁。这种对比强调了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积淀的重要性。
  • 个人情感与社会责任:诗中的人物虽然生活艰难,但依然坚持自己的职业操守和文化追求,体现了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责任。

《过周安节馆斋小饮》不仅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吸引了读者,而且通过对一个古代读书台的描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面貌。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文化情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