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桃源

渔舟一出迷去津,灵迹常韬万古春。
夹岸桃花复何有,至今空说武陵人。
武陵桃花隔深碧,春山梦回忽如觌。
落英潭岛正纷纷,桑竹千村尽烟客。
云林不辨春与秋,瑶草丰茸满香陌。
时陈俎豆非人间,望见衣冠多古色。
野老相逢无白头,饥向松根斸芝术。
岩径千盘花转迷,碧流深浅无人知。
石上烟霞还拂枕,洞中云露不沾衣。
灵境恍惚那能驻,觉来犹见仙源树。
蜃楼幻转不须臾,世间谁得避秦处。
是仙是隐不须惊,梦里相寻身亦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梦桃源》是宋代诗人张先的作品,而非现代文学作品。张先的《梦桃源》是一首描写江南水乡景色和生活情趣的词作。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张先(990年—1078年),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字子野,号安乐公,因曾居住在杭州西湖之畔,故又有“张湖庄”之称。他的词风格清新婉约,善于捕捉自然景物的微妙变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1. 作品原文
  • 《梦桃源·咏燕子》
  • 波面铜花冷不收,玉人垂钓理纤钩。
  • 月沉烟棹独归船,柳暗无人见画桥。
  • 行云去后遥山远,几点飞鸿影下流。
  1. 作品鉴赏
  • 意境深远:张先的《梦桃源》以其深邃的意境和精湛的艺术手法著称。词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远离尘嚣、宁静致远的诗意境界。如“玉人垂钓理纤钩”一句,不仅描绘了垂钓女子的优雅姿态,也暗示了词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情感细腻:张先的词作情感细腻,通过细腻的笔触传达出了深深的怀旧和思念之情。如“柳暗无人见画桥”一句,既描绘了柳树掩映下的画桥,也反映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寥。
  • 艺术特色:张先的词风清丽、雅致,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增强了词的表现力。在《梦桃源》中,他巧妙地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既有画面感又富有哲理的美。
  1. 文化影响
  • 张先的《梦桃源》不仅是宋代文学的瑰宝,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展示了宋代词坛的繁荣景象,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艺术财富。词中的意象丰富多样,如“玉人垂钓理纤钩”不仅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也反映了词人的审美追求。

《梦桃源》不仅是宋代文学的瑰宝,也是中国古典诗词的重要代表之一。通过对这部作品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文化追求。《梦桃源》不仅展示了宋代词坛的繁荣景象,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艺术财富。词中的意象丰富多样,如“玉人垂钓理纤钩”不仅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也反映了词人的审美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