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灵岩听法 春思

娇眼斜回帐底,酥胸紧贴灯前。
匆匆归去五更天。
小胆怯谁瞧见。
臂枕馀香犹腻,口脂微印方鲜。
云踪雨迹故依然,掉下一床花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西江月·灵岩听法·春思》是清代诗人吴伟业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吴伟业,字士骥,号梅村,江苏苏州人,明代诗人,与同乡张溥、陈子龙并称“明末三大家”。他在崇祯时期因直言极谏而遭排挤,后在南明弘光年间任礼部侍郎,但不久后便被清军逮捕,流放至尚可寺。吴伟业的诗歌风格豪放激昂,擅长五言七言诗,尤以描写社会现实和表达个人情感见长。
  1. 诗词原文
    娇眼斜回帐底,酥胸紧贴灯前。匆匆归去五更天。小胆怯谁瞧见。臂枕馀香犹腻,口脂微印方鲜。云踪雨迹故依然,掉下一床花片。

  2. 诗词解析

  • 娇眼斜回帐底:描绘了一位女子娇媚的眼神,她斜视着帐底,充满了诱惑力。这里的“娇眼”和“斜回”都表现了一种女性的柔情与诱惑。
  • 酥胸紧贴灯前:进一步描绘女子的体态,酥胸紧挨着灯前,显得格外诱人。这里的“酥胸”和“紧贴”都形象地展现了女子身体的柔软和亲密。
  • 匆匆归去五更天:表达了女子急忙离去的情景,五更天即凌晨时分,这个时间点增添了一种神秘和幽静的氛围。
  • 小胆怯谁瞧见:暗示了女子的羞涩和不安,她担心有人看到她的样子,这里“小胆怯”表现了她的害羞和紧张。
  • 臂枕余香犹腻:描述了女子使用过的臂枕散发出的香味,虽然已经消散,但仍然让人觉得难忘。这里的“余香犹腻”传达了一种持久的香气感。
  • 口脂微印方鲜:提到了女子唇上的口脂痕迹,这种细微的痕迹更加深了她的魅力。这里的“微印”和“方鲜”都强调了这些痕迹的新鲜和明显。
  • 云踪雨迹故依然:用自然景象比喻女子的存在,即使离开了,她留下的痕迹仍然存在。这里的“云踪雨迹”既指自然的云和雨,也比喻女子留下的踪迹。
  • 掉下一床花片:形容女子离开时,衣摆上落下了花瓣,增添了一种诗意的画面感。这里的“花片”既是实际掉落的花瓣,也象征着女子的美丽和轻盈。
  1. 艺术手法
  • 对比:通过“娇眼斜回帐底”与“臂枕余香犹腻”的对比,突出了女子的娇媚与温柔。同时,“云踪雨迹故依然”与“掉下一床花片”的对比,又展示了女子离去后的宁静与美丽。
  • 细节描写:通过对女子眼神、身体动作、使用的器物等的细节描述,让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女子的形象和内心世界。
  • 象征:如“云踪雨迹”不仅是自然景象,也象征着女子的神秘和不可捉摸。而“花片”则代表了女子的美丽和短暂。
  • 隐喻:通过自然景物或物品的隐喻,如“云踪雨迹”和“花片”,来表达人物的情感和状态。
  1. 创作背景
  • 《西江月·灵岩听法·春思》作于清初,当时社会动荡,文人多有失意之叹。吴伟业身处乱世之中,他的诗作中常蕴含着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忧虑。此篇作品或许也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出来,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西江月·灵岩听法·春思》不仅在艺术手法上运用得当,而且在情感表达上也极为细腻。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与情感状态,也可以从中汲取到关于人性、情感和生活的深刻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