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未三月廿四日从山后过湖宿福源精舍

千林已暝色,一峰犹夕阳。
拾级身渐高,樵径何微茫。
回看断山口,树杪浮湖光。
松子向前落,道人开石房。
橘租养心性,取足须眉苍。
清磬时一声,流水穿深篁。
我生亦何幸,暂憩支公床。
客梦入翠微,人事良可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丁未三月廿四日从山后过湖宿福源精舍》是一首由明末清初江南太仓的诗人吴伟业创作的诗。这首诗通过描绘千林已暝色,一峰犹夕阳等景象,展现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内心的平静。

吴伟业在创作中展现了深厚的文学底蕴。他不仅学识渊博,还特别擅长歌行体诗歌的创作,其作品多以抒情和描写自然景观为主,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这首诗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将读者带入一个如诗如画的境界之中。

在分析这首诗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1. 自然描写:诗中对自然景色的刻画非常细致,如“千林已暝色,一峰犹夕阳”等句子,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深刻感悟和敏锐观察能力。
  2. 意境营造:整首诗营造出一种静谧、深远的意境,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波动。
  3. 文化内涵:诗中融入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道人开石房”、“橘租养心性”等,这些元素不仅丰富了诗的内涵,也反映了吴伟业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4. 艺术手法:诗中的用词考究,意象新颖,通过对景抒情,将景物与人物的情感紧密结合起来,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丁未三月廿四日从山后过湖宿福源精舍》不仅是一首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研究明末清初江南地区的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的重要文献资料。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到吴伟业的文学才华以及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