骤入初疑误,沿源兴不穷。
穿林人渐小,揽葛道微通。
湖出千松杪,钟生万壑中。
晚来山月吐,遥指断岩东。
寒山晚眺
介绍
《寒山晚眺》是清代诗人吴伟业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而且在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
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明末清初江南太仓人。他是复社张溥的弟子,明朝崇祯四年一甲二名进士,授编修。弘光时为少詹事,以马士英、阮大铖当权,乞假归。入清后闭门不出,仍主持文社,声名甚重。后来因陈名夏、陈之遴等荐,地方官敦促就道,被迫于顺治九年进京,官至国子监祭酒。南归家居期间,曾奏销案起,几至破家。遗命以僧服殓,题“诗人吴梅村之墓”。他学问渊博,诗尤工丽,所作歌行均足备掌故。著有《梅村家藏稿》、《绥寇纪略》、《太仓十子诗选》。
在文学艺术层面,吴伟业的诗歌风格独特,其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和文人的内心世界。作为清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涵盖了多种题材和风格,包括山水田园诗、边塞诗和抒情诗等。而《寒山晚眺》则是其代表作品之一,通过描绘大自然景观来抒发诗人的情感和志向。
《寒山晚眺》的原文如下:
骤入初疑误,沿源兴不穷。穿林人渐小,揽葛道微通。
湖出千松杪,钟生万壑中。晚来山月吐,遥指断岩东。 这首诗的首联“骤入初疑误,沿源兴不穷”表达了一种初探未知时的迷茫与对美景无穷无尽的向往。颔联“穿林人渐小,揽葛道微通”描绘了进入山林深处后视野逐渐开阔的感觉,道路变得幽深而曲折。颈联“湖出千松杪,钟生万壑中”则展现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自然画卷,湖水从千松之上流下,钟声回荡在深深的峡谷之中。尾联“晚来山月吐,遥指断岩东”则营造了一种静谧、孤独而又充满期待的氛围,山月在夜幕中渐渐升起,其光芒照亮了断岩的方向。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与追求。
《寒山晚眺》不仅展示了吴伟业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也为读者呈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景画。通过对这首经典之作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