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贱谁曾托,相逢许此身。
论文青眼客,渍酒白衣人。
丘垄松楸冷,江山薤露新。
一杯倾汉水,不肯负春申。
送沈友圣汉川哭友诗 其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沈友圣汉川哭友诗其三》是清代诗人吴伟业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哀悼之情。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作者介绍:吴伟业,字宾叔,号悔翁,江苏如皋人。他是清朝初期的重要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丰富的情感表达而著称。吴伟业的生平经历了从布衣到官员的转变,他的诗歌多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和个人情感。
诗歌原文:
贫贱谁曾托,相逢许此身。
论文青眼客,渍酒白衣人。
丘垄松楸冷,江山薤露新。
一杯倾汉水,不肯负春申。诗歌内容解析:
- 贫贱之交:诗中“贫贱谁曾托”表达了吴伟业对于友情的看重,认为真正的朋友能够在贫困与困厄之时依然坚守彼此。
- 相逢之喜:“相逢许此身”体现了双方在相遇之后愿意放下个人身份,以朋友的身份共同度过时光的情谊。
- 学术交流:“论文青眼客”描绘了吴伟业与友人之间关于学问的深入交流,青眼指的是赞赏的目光,这里比喻为朋友间学术上的互相认可和支持。
- 友情纪念:“渍酒白衣人”则可能指两人在饮酒时的情景,白衣象征着纯洁的友情,渍酒则暗示了友情的长久和深厚。
- 生死之别:“丘垄松楸冷”描绘了墓地的凄凉景象,意味着朋友已经离去,留给后世的是一片哀伤和缅怀。
- 自然之景:“江山薤露新”则通过对比新旧的自然景观,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 友情之重:“一杯倾汉水”形象地表达了吴伟业不愿辜负这份深厚的友情,愿意用尽生命去珍惜和回报这份友谊。
- 不舍之情:“不肯负春申”中的春申君是指战国时期楚国的著名政治家屈原,此处借指吴伟业不愿辜负这份深情厚谊,即使面对生命的终结也不愿意背弃曾经的誓言。
诗歌鉴赏:《送沈友圣汉川哭友诗其三》是一首充满情感色彩的诗作,通过对友人生前交往的回忆与哀悼,展现了一种超越生死的友情与忠诚。吴伟业通过细腻的文字将这种深厚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逝去亲友的哀思。
文化背景:这首诗反映了清代初期士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社交活动及其情感态度,展现了当时文人对于友情、道德和社会责任的看法。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清代初期士人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的文化追求。
《送沈友圣汉川哭友诗其三》不仅是吴伟业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清代初期士人友情的一次深刻回顾与记录。这首诗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也在文化层面上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