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筑新宫就,君王拥丽华。
尚言虚内主,广欲选良家。
使者螭头舫,才人豹尾车。
可怜青冢月,已照白门花。
读史杂感 其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吴伟业的《读史杂感》是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人生百态的深刻感慨。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作者介绍:吴伟业(1607-1674),字骏公,号梅村,江南太仓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他是复社成员,与张溥关系密切。明崇祯四年进士及第,曾任职编修。后因政局变化,于弘光年间请求归隐,入清后闭门不出,主持文社,影响甚大。顺治时期,他被迫北上,官至国子监祭酒,南归后辞世。
作品原文:《读史杂感》其五
北寺谗成狱,西园贿拜官。
上书休讨贼,进爵在迎銮。
相国争开第,将军罢筑坛。
空余苏武节,流涕向长安。主题思想:此诗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感悟。诗中通过对比“北寺”和“西园”,展现了宫廷政治的黑暗与腐败。诗人批评了朝中的奸佞之徒,指出他们为了私利而陷害忠良,导致社会陷入混乱。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于清廉官员的追求和怀念。
艺术特色:吴伟业的诗歌具有浓郁的文人气息和深邃的思想内涵。他的诗歌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典故和象征手法,表达出对时代变迁和人性思考的深刻认识。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绘和议论,传达了诗人对正义和真理的坚持和追求。
《读史杂感》以其独特的历史感悟和深刻的人文关怀,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思考和对人生百态的深刻理解。作为清代文人,吴伟业的作品不仅体现了他对历史事件的关注,更折射出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个人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