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病怀

早潮扬子舟难舣。
一曲湘江,送断危弦指。
风雨落花明月底。
芭蕉寸寸衔心里。
粉融湿透风前泪。
花饭谁餐,伏枕知何计。
王孙不来侬自去。
游魂千刻追千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蝶恋花 病怀”是一首清代诗人吴绡创作的古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生平
  • 吴绡,清代著名文人,其文学成就在清朝时期有着较高的评价,被后人传颂。
  • 吴绡的诗作以情感细腻、意象丰富而著称,能够深刻表达出作者的内心世界。
  1. 诗歌原文及解释
  • “早潮扬子舟难舣。”描述了早潮时扬子江上的舟难以停泊的情景,暗示旅途的艰辛和孤独。
  • “一曲湘江,送断危弦指。”表达了离别之情,湘江的水声似乎成了送别时的琴弦,让人感受到别离的哀愁与不舍。
  • “风雨落花明月底。”描绘了风雨过后月光下的景象,落花如雨,映衬着夜晚的寂静与凄凉。
  • “芭蕉寸寸衔心里。”用芭蕉叶比喻心中的忧愁,每一根都紧紧相扣,形象地展示了内心的痛苦与压抑。
  • “粉融湿透风前泪。”形容泪水已经湿润了整个面部,随风飘洒,形象生动地传达了悲伤至极的感受。
  • “花饭谁餐,伏枕知何计。”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助,不知道该如何继续自己的生活,只能静静地躺着,等待命运的安排。
  • “王孙不来侬自去。”意味着如果远方的人不来,自己也将离开,表现出一种无奈和决绝的情绪。
  • “游魂千刻追千里。”形容心中如同游走的鬼魂,不断地追寻着千里之外的人或事,展现了深深的思念与牵挂。
  1. 诗歌赏析
  •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以及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面对离别时的复杂情绪。
  • 通过运用象征手法,如将芭蕉比作心中的忧愁,使诗歌具有更加深刻的艺术内涵。
  •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能够触动读者的心弦,引发共鸣。
  1. 历史背景
  • 清代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末期,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同时社会矛盾也较为突出。
  • 吴绡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他的诗歌创作深受当时社会氛围的影响,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情感状态。
  1. 艺术特色
  • 吴绡的诗歌注重意境的营造,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出深刻的思想内涵。
  • 他的作品具有较强的画面感,能够将读者带入到诗中所描绘的场景中,体验诗人的情感世界。
  • 吴绡的诗歌还体现了中国传统诗词的美学追求,强调韵味和节奏感,使得作品读来朗朗上口,充满魅力。
  1. 后世影响
  • 吴绡的诗歌在当时受到文人墨客的关注和喜爱,其作品被广泛传颂,成为研究清代文化的重要资料。
  • 随着时间的推移,吴绡的诗歌影响力逐渐扩大,不仅在中国国内有很高的评价,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声誉。
  1. 现代价值
  • 从现代角度来看,吴绡的诗歌不仅是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也是研究清代社会和文化的重要史料。
  • 通过解读这些诗歌,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以及他们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蝶恋花·病怀》是一首情感深沉、意境优美的清代诗歌。它不仅展现了作者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复杂情感,还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对于喜欢古典诗词的朋友来说,这首作品具有较高的研究和欣赏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