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若渠四首

【其一】
阙地起九原,弥天戢一棺。
不图竟哭子,恶耗摧肺肝。
不信事难许,欲信心未甘。
子寿讵止此,止此宁天悭。
赴死轨独短,熟视不能拦。
修促事切身,自主乃地权。
亦思与命抗,时至行帖然。
徒令后死者,叩天讼其冤。
【其二】
昆明八月居,与子得良遘。
真能略名位,新知交如旧。
十九人最少,好句传众口。
别来忧用老,发短面增皱。
撒手子复逝,长往一何骤。
只有赠我篇,磨灭犹藏袖。
乃知人命薄,反不若纸厚。
酸心坡有言,安能似汝寿。
【其三】
昔者吾将东,赋别借杜诗。
何意山岳隔,生死重间之。
留命空待我,再见了无期。
抚棺恸未得,负子子倘知。
故乡陷豺虎,客死古所悲。
禅智山空好,穿冢傍峨眉。
吾闻蜀有鸟,催归名子规。
魂气无勿之,为鬼庶能归。
【其四】
子尝私于我,诗成子每羡。
哭子今有作,诗成子不见。
人死资诗题,忍哉事琢练。
诗人大薄情,挽毕无馀恋。
即工奚益死,况我初非擅。
聊以抒沉哀,未遑事藻绚。
感旧怆人琴,直须焚笔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哀若渠》是现代著名文学家钱钟书的一部作品,属于其文学创作中的代表作之一。该作通过对一个家庭悲剧的深刻描述,展现了人性中的矛盾、痛苦与无奈。

从文学价值的角度来看,《哀若渠》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钱钟书以五言古诗的形式,通过简练而深沉的语言,刻画出了主人公在面对亲人逝去时的悲伤与无奈。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也使得这首诗歌充满了强烈的情感冲击力和深刻的哲理意味。同时,《哀若渠》还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韵律美。钱钟书在创作过程中,注重诗句的平仄和对仗,使整首诗在朗读时呈现出悦耳的节奏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魅力。

从历史背景来看,《哀若渠》的创作背景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钱钟书作为近代中国的杰出学者,他的文学作品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时代精神。在这部作品中,钱钟书不仅描绘了个体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迁和人们的生活状态。通过这首作品,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思考。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考虑,《哀若渠》不仅是钱钟书个人创作的结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传统诗歌形式的探索和创新,钱钟书为后人展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表达方式。这种表达不仅仅是为了抒发个人的悲愤和感慨,更是为了传递一种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因此,学习和研究《哀若渠》不仅能让人们更好地了解钱钟书的文学风格,也能促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哀若渠》是钱钟书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通过对这部作品的研究和理解,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世界,还能从中汲取到关于人生、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的深刻启示。

注解

其一:君有敬通孝标之恨、遂促天年

其二:君赠予诗云、十九人中君最少、二三子外我谁亲

其三:余别君云、为欢明日两茫茫、君苦盼余入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