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 纪孝行

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孔子说∶“孝子对父母亲的侍奉,在日常家居的时候,要竭尽对父母的恭敬,在饮食生活的奉养时,要保持和悦愉快的心情去服事;父母生了病,要带着忧虑的心情去照料;父母去世了,要竭尽悲哀之情料理后事∶对先人的祭祀,要严肃对待∶礼法不乱。这五方面做得完备周到了,方可称为对父母尽到了子女的责任。侍奉父母双亲,要身居高位而不骄傲蛮横,身居下层而不为非作乱,在民众中间和顺相处、不与人争斗。身居高位而骄傲自大者势必要遭致灭亡,在下层而为非作乱者免不了遭受刑法,在民众中争斗则会引起相互残杀。这骄、乱、争三项恶事不戒除,即便对父母天天用牛羊猪三牲的肉食尽心奉养,也还是不孝之人啊。”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

介绍

《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的弟子曾子根据他父亲的行为而写成的一部书。它是一部专门论述孝道的文章,强调了子女对父母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并且认为“孝”不仅是道德上的要求,也是生命中最重要的责任。《孝行纪》则是其中的一部分,详细记录了一些古代著名的孝顺故事或人物事迹。

在文学作品方面,《孝经 纪孝行》可能包含一些描述这些经典孝道行为的短篇小说、散文或者诗歌等文体形式的作品。由于它是一部儒家经典的著作,并且强调了道德和伦理的重要性,因此这类作品通常会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呈现,旨在通过故事或人物形象来教育读者关于孝顺的重要性和如何实践孝道。

请注意,《孝经 纪孝行》的具体内容可能因版本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如果你需要更详细的信息或者特定的文学作品推荐,请提供更多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