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
孝经 纪孝行
孔子说:”孝顺儿子侍奉父母,平日在家要恭敬,供养父母时要快乐,有病时要忧虑,去世时要悲哀,祭祀时要严肃。这五点做到位了,然后能事奉父母。侍奉父母的人,处在上位不骄横,处于下级不捣乱;在丑恶的场所不争抢。处在上位骄横就会亡国,处于下位捣乱就要受刑,在丑恶的场所争抢就是战争。这三点不除,即使每天用三牲来供养父母,也是不孝的。”
注释:
- 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孔子说:”孝顺的儿子侍奉父母,平时在家要恭敬,供养父母时要快乐,有病时要忧虑,去世时要悲哀,祭祀时要严肃。”
- 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
这五点做到位了,然后能事奉父母。
- 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
侍奉父母的人,处在上位不骄横,处于下级不捣乱;在丑恶的场所不争抢。
- 居上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
处在上位骄横就会亡国,处于下位捣乱就要受刑,在丑恶的场所争抢就是战争。
赏析:《孝经》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主要论述的是孝道问题。其中“纪孝行”篇,主要讲述的是孝子的五个方面的要求:尊敬、快乐、忧愁、悲哀和严肃。这些要求都是为了确保孝子能够真正地孝敬父母。孔子在这里强调了孝顺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醒我们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