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
孝经 广至德
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
【注释】
“孝经”,儒家经典之一,主要论述孝道。
“君子”,指有德行的人。
“教以孝”,教导人们孝顺父母。
“非家至而日见之”,不是亲自到家里去教育,而是通过日常的行为来影响人们。
“教以悌”,教导人们尊敬兄长。
“教以臣”,教导人们尊敬君主。
《诗》,指《诗经》。
“恺悌君子”,温和善良的君子。
“民之父母”,指百姓的养育者。
“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如果没有很高的德行,谁能够像对待百姓这样伟大呢?
【赏析】
这是孔子在谈论教育时的言论,他主张君子应该通过教育和榜样的力量来引导人们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和君主,而不是仅仅靠直接的教导来实现这些目标。他认为,只有具备高尚品德的人才能真正地理解和尊重他人,从而赢得他人的敬重和爱戴。
这段言论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揭示了一个道理:一个人要想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就必须先要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只有这样,才能够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