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 · 第十七章 · 非攻(上)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拖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
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如果有一个人,进入了别人家的果园,偷走了人家的桃子和李子。大家听说了就会责骂他,居上位执政的人捕获他之后会惩罚他。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损害了别人的利益而使自己得到好处。至于偷别人的狗、猪、鸡等家畜家禽的人,他不道义的程度又超过了进入别人果园偷桃李的人。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对别人的损害更加大了。假如他对别人的损害更加大了,他的不道德就更加厉害了,罪责也更加深厚。至于潜入别人家牛栏、马厩,牵走人家牛和马的人,他不道义的程度又超过了偷别人的狗、猪、鸡的人。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对别人的损害更加大了。如果对别人的损害更加大了,他的不道义就更加厉害了,罪责也更加深厚。至于杀死无罪之人,拿走他的衣服,拿走戈和剑的人,他不道德的程度又超过了潜入别人家牛栏、马厩并牵走人家牛和马的人。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对别人的损害更加大了。如果对别人的损害更加大,他的不道义就更加厉害,罪责也更加深厚。对此,世上有道义的人都明白其中的道理并会认为它们不对,说这些是不道义的。现在到了放肆地攻打他国这件事上,却不知道不对了,反而就(这件事情)来称赞它,说是道义的。这能说是知道道义和不道义的分别吗?

杀死一个人是不道德的,必会有一条死罪。如果按照这种说法类推,杀死十个人就是十倍的不道义,必会有十条死罪;杀死一百人就是一百倍的不道义,必会有一百条死罪。对此,世上有道德之人都明白其中的道理并会认为它们不对,说这些是不道德的。现在最不道义的是攻打别的国家,却不知指责其错误,反而随着称赞它,说是道义的。实在不知道这是不道义的,所以才会记载下来留给后世。如果知道是不道义的,又怎么解释把那些不道义的事记载下来并留给后世这件事呢?

现在有些人,看到的黑色较少时说是黑色,看到的黑色多了时就说是白色,那么大家一定会认为这人不知道黑色和白色的区别;尝到的苦较少时说是苦的,尝到的苦多了时就说是甜的,那么大家一定会认为这人不知道甜和苦的区别。现在做了小的错事,就明白是不对的。最大的不义是攻打他国,却不知道不对了,反而称赞它,说是道义的:这能说是知道道义和不道义的区别吗?由此可知道普天下的君子们,在区分道义与不道义上是多么混乱啊。

介绍

墨子的《墨子·17章 非攻(上)》是一篇阐述墨子非攻主张的经典文献,其中包含了一系列深刻的社会、政治和哲学思想。以下对这一篇章进行详细解读:

  1. 墨子的非攻主张
  • 兼爱与非攻:墨子认为战争不仅给人民带来痛苦和伤害,还会损害社会的和平与发展。因此,他提出“兼爱”理念,即主张人们应当无差别地关爱每一个个体。他认为通过非攻,能够减少因战争带来的破坏,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 反对侵略战争:在《墨子·17章 非攻(上)》中,墨子用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战争的残酷性。例如,有一个人进入别人的园圃偷窃桃李,尽管只是小事,但如果被执政者发现并处罚,则反映了不义行为的后果更加严重。
  • 强调正义与非正义的界限:文章指出,如果一个人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损害他人利益,其行为的不仁程度会日益增加,最终会导致更严重的惩罚。
  1. 非攻的合理性分析
  • 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批判:墨子生活的时代正处于战国七雄并立的时期,诸侯间频繁地发生兼并战争,导致民不聊生。面对这种状况,墨子提出了非攻的思想,旨在对抗频繁的战争冲突。
  • 非攻的理论支持:非攻不仅仅是一种道德上的呼唤,更是对国家和个人长远利益的考量。通过避免不必要的战争,可以保护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的稳定发展。
  1. 非攻的实践意义
  • 促进社会稳定:墨子提出的非攻主张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减少由于战争导致的社会动荡不安。一个稳定的社会秩序对于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传承以及人民的福祉至关重要。
  • 提升国际形象:在国际舞台上,提倡非攻的国家能够树立起和平合作的外交形象,这对于提升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具有积极作用。
  1. 非攻与墨家其他理念的关系
  • 兼爱与非攻的关系:墨子的兼爱思想为非攻提供了道德和哲学的基础。只有当人们不再相互侵害时,才能实现真正的和平与共处。
  • 尚贤与非攻的结合:尚贤是墨子政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选拔有能力的人担任官职,以推动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非攻则是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提倡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避免了不必要的战争和流血牺牲。
  • 天志与非攻的关联:天志是指天道或天命,墨子认为天志是公正无私的,任何违背天志的行为都是不被接受的。非攻体现了一种顺应自然和宇宙规律的和平追求。
  1. 非攻的现代价值
  • 和平发展的启示: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墨子的非攻主张提醒人们关注和平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减少冲突,国际社会可以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资源短缺等全球性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 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在人类面临种种挑战时,如自然灾害、贫困、疾病等,非攻的理念提醒人们要尊重生命、关爱他人,这是人道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
  1. 非攻的现实意义
  • 环境保护的必要性: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成为全球性问题。通过非攻来减少战争对环境的破坏,可以更好地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 国际合作的可能性:在非攻理念的引导下,国家之间可以更加注重合作与交流,共同解决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化、疫情防控等。这不仅需要国家层面的合作,也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墨子·17章 非攻(上)》不仅是一篇古代文学作品,更是一部蕴含深刻哲理的文献。它通过对战争的批判和反战思想的阐述,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财富。在当今社会,非攻的理念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能够帮助人们理解历史和文化的演变,还能够启发人们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应用这些古老的智慧来解决当代问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