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拖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

墨子在《非攻(上)》中阐述了他关于战争的观点。他认为战争是天下的“巨害”,对国家和百姓都造成了巨大损害,因此反对任何形式的攻战。下面是该文逐句的翻译及其注释:

  1. 原文: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

  2. 译文: 现在假设有一个人,进入了别人的园圃,偷了人家种的桃子和李子。当这个消息被众人得知后,大家都指责这个人,而那些掌权的人抓到他后就对他进行惩罚。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在损人的同时却能从中得到个人利益。

  3. 注释: “扡”同“拖”。这是对盗窃行为的一种形象描绘,强调了这种行为对受害者造成的直接伤害。

  4. 原文: 至于盗窃别人的鸡犬、牲猪,他的不义又超过到别人的园圃里去偷桃李。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5. 译文: 至于偷取别人的鸡狗和家畜,他的不义程度已经超过了偷取别人的果实。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他所损的人更多,他的不仁更严重,罪行也更重。

  6. 注释: “兹”表示程度,强调了随着侵害行为增多,不仁的程度也在加深。

  7. 原文: 至杀不辜人也,拖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8. 译文: 如果杀害无辜的人,拖走他们的衣物和武器,那么他的不义程度就更加严重了。这是因为他侵害的人更多,因此他的不仁程度也更深重,罪恶也会更严重。

  9. 注释: “取”在这里指的是夺取他人的物品,如衣物、武器等,强调了这种行为对受害者造成的影响。

  10. 原文: 至杀不辜人也,拖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11. 译文: 如果是杀害无辜的人,拖走他们的衣物和武器,那么他的不义程度就更加严重了。这是因为他侵害的人更多,因此他的不仁程度也更深重,罪恶也会更严重。

墨子通过《非攻(上)》提出了一个关于战争的深刻观点——战争不仅给参与方带来伤害,还对整个社会造成负面影响。他倡导通过和平的手段解决问题,反对一切形式的攻击性战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