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尚同于天子。天子亦为发宪布令于天下之众,曰:“若见爱利天下者,必以告;若见恶贼天下者,亦以告。”若见爱利天下以告者,亦犹爱利天下者也,上得则赏之,众闻则誉之;若见恶贼天下不以告者,亦犹恶贼天下者也,上得且罚之,众闻则非之。是以遍天下之人,皆欲得其长上之赏誉,避其毁罚,是以见善、不善者告之。天子得善人而赏之,得暴人而罚之,善人赏而暴人罚,天下必治矣。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

天下既已治,天子又总天下之义,以尚同于天。故当尚同之为说也,尚用之天子,可以治天下矣;中用之诸侯,可而治其国矣;小用之家君,可而治其家矣。是故大用之治天下不窕,小用之治一国一家而不横者,若道之谓也。故曰治天下之国,若治一家;使天下之民,若使一夫。意独子墨子有此而先王无此?其有邪,则亦然也。圣王皆以尚同为政,故天下治。何以知其然也?于先王之书也《大誓》之言然,曰:“小人见奸巧,乃闻不言也,发罪钧。”此言见淫辟不以告者,其罪亦犹淫辟者也。

诗句:

天下既已治,天子又总天下之义,以尚同于天。    
故当尚同之为说也,尚用之天子,可以治天下矣;中用之诸侯,可而治其国矣;小用之家君,可而治其家矣。是故大用之治天下不窕,小用之治一国一家而不横者,若道之谓也。    
故曰治天下之国,若治一家;使天下之民,若使一夫。    
意独子墨子有此而先王无此?其有邪,则亦然也。    
圣王皆以尚同为政,故天下治。何以知其然也?于先王之书也《大誓》之言然,曰:“小人见奸巧,乃闻不言也,发罪钧。”    

译文:
墨子在《第十三章·尚同(下)》中讲述了“尚同”这一治理国家的原则:君主和各级官吏必须了解民众的疾苦和需求,并据此制定政策,才能确保国家治理有序。如果能够深入民间、了解民情,那么就能发现并解决百姓所面对的难题。同时,如果统治者公正无私,赏罚分明,那么善人就会得到奖励,恶人则会遭到惩罚,从而促使整个社会趋向和谐与稳定。

赏析:
这段文字出自《墨子》中的《尚同》篇,强调了领导者必须深入了解民众的生活状况,并根据这些信息来制定政策。这种思想体现了古代中国的政治智慧,即通过自上而下的透明沟通和公正的治理来维护社会秩序。文中还提到了对善者的奖励与对恶者的惩罚,这是基于一种公平正义的理念。

一个明智的统治者应该能够洞察到民众的需求和困扰,并通过适当的政策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达到社会的和谐与秩序。这种理念不仅适用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