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卜元嗣诗

斌斌硕人,贻我以文。
辱此休辞,非余所希。
敢不酬答,赋诵以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答卜元嗣诗》是东汉末年书法和文学大家蔡邕创作的一首四言诗。下面将从多个角度深入分析这首诗的内容、作者背景及其文化意义:

  1. 作者简介
  • 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人,东汉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诗人。他博学多才,擅长辞赋,对古文也有深厚的造诣。蔡邕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曾在汉灵帝时期担任郎中,校书东观,后因上书论政获罪流放,晚年又得以重用。
  1. 诗词原文
  • 斌斌硕人,贻我以文。
    辱此休辞,非余所希。
    敢不酬答,赋诵以归。
  1. 诗歌内容解读
  • 表达感激之情:蔡邕在诗中表达了对朋友赠予美文的深深感激。他用“斌斌硕人,贻我以文”来赞美对方赠文的美德,并用“赋诵以归”回应这份厚礼,展现了他的谦逊与礼貌。
  • 展现文学才华:诗中的“斌斌硕人”和“贻我以文”不仅描绘了对方的文采飞扬,也显示了蔡邕自身的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同时,通过回应“非余所希”,表明了他对于接受这样深厚友情的珍视与感激。

《答卜元嗣诗》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一幅反映东汉末年士人风貌和精神追求的历史画卷。它不仅展示了蔡邕的文学才华和谦逊态度,更反映了当时文人间的深厚友谊与高尚情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