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本草经 · 上品 · 玉石部 · 曾青

味酸小寒。
主目痛止泪,出风痹,利关节,通九窍,破症坚积聚。久服轻身不老。能化金铜,生山谷。
《名医》曰:生蜀中及越巂,采无时。
案管子揆度篇云:秦明山之曾青;《荀子》云:南海则有曾青,杨倞注,曾青,铜之精;《范子计然》云:曾青山宏农豫章,白青出新涂,青色者善;《淮南子》地形训云:青天八百岁生青曾;高诱云:青曾,青石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神农本草经》是中国最早的药物学著作,成书于东汉时期(公元2世纪左右)。这本书详细记录了当时已知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等自然产物,并根据它们的功效进行了分类。其中,“玉”是指具有温润光泽特性的玉石;“石”则泛指各种石头或矿物质。

《神农本草经》将这些物质分为不同的类别,如金属类(金)、土类(木)以及水、火、风等自然元素的产物。而“曾青”,在古代中国医学和炼丹术中指的是铜绿或硫酸铜溶液。它是一种含有硫化物的化合物,在中国古代被视为具有治疗作用。

由于《神农本草经》是早期的一部重要文献,因此很难找到关于具体品种的详细描述。但根据其分类体系,“曾青”可能被归类于“石”的部分,因为它属于矿物质的一种,并且在古代被认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