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本草经 · 上品 · 玉石部 · 禹余粮

味甘寒。
主咳逆寒热,烦满下(《御览》有痢字),赤白,血闭,症瘕,大热。炼饵服之,不饥,轻身延年。生池泽及山岛中。
《名医》曰:一名白余粮,生东海及池泽中。
案《范子计然》云:禹余粮出河东;《列仙传》云:赤斧,上华山取禹余粮;《博物志》云:世传昔禹治水,弃其所余食于江中,而为药也,按此出神农经,则禹非夏禹之禹,或本名白余粮,《名医》等移其名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禹余粮,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粮食,在《山海经》、《淮南子》等古籍中有记载。在《神农本草经·上品·玉石部·禹余粮》一文中提到的禹余粮是一种珍贵的谷物,据传是由大禹治水时所种,并且能够长年不枯。

然而,在古代文献中并没有明确指出禹余粮的具体种植地或生长环境。它可能被认为具有某种神秘和超自然的力量,或者是传说中的神奇粮食,而不是一种实际存在的农作物。

因此,《神农本草经·上品·玉石部·禹余粮》这一段描述主要集中在神话故事的叙述上,并没有提供具体的科学证据来支持其真实性或有效性。在现代科学研究中,禹余粮可能被视为虚构的概念或者传说中的物品。如果你需要更详细的信息,请参考相关历史文献和民间传说。

请注意:以上信息是基于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