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本草经 · 下品 · 虫鱼部 · 蝼蛄

味咸寒。
主产难,出肉中刺(《御览》作刺在肉中),溃痈肿,下哽噎(《御览》作咽),解毒,除恶创。一名蟪蛄(《御览》作蟪蛄),一名天蝼,一名(榖禾易为上丿下虫)。夜出者良,生平泽。
《名医》曰:生东城,夏至取,暴干。
案《说文》云:蠹,蝼蛄也,蝼,蝼蛄也,姑,蝼蛄也。《广雅》云:炙鼠,津姑,蝼蜮,蟓蛉,蛞蝼,蝼蛄也,《夏小正》云:三月(榖禾易为上丿下虫)则鸣,(榖禾易为上丿下虫),天蝼也,《尔雅》云:(榖禾易为上丿下虫),天蝼,郭璞云:蝼蛄也。《淮南子》时则训云:孟夏之月,蝼蝈鸣,高诱云:蝼,蝼姑也,方言云:蛄诣,谓之杜格,蝼蛞,谓之蝼蜂,或谓之蟓蛉,南楚谓之杜狗,或谓之(虫昏)蝼。陆玑诗疏云:本草又谓蝼蛄为石鼠,今无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神农本草经》是中国最早的药物学著作,成书于东汉时期(公元1世纪左右)。这部书籍详细记录了当时已知的药物种类及其功效,并被认为是中医理论和实践的基础。在《神农本草经》中,“虫鱼部”主要收录的是那些对人类健康有益或有害的小型动物、昆虫以及鱼类。

关于“蝼蛄”,它是一种小型甲壳类节肢动物,属于昆虫纲中的鳞翅目(Orthoptera)。在中国传统医学和民间传说中,一些昆虫被赋予了特殊的药用价值。然而,《神农本草经》并没有记载“蝼蛄”作为药物使用过,并且在古代文献中,“蝼蛄”的主要用途可能更多地体现在它们的食用或作为一种驱虫剂。

因此,在《神农本草经·下品·虫鱼部·蝼蛄》这一章节,我们无法找到关于这种昆虫被用作药材的信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