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苑 · 卷一 · 出师

古者国有危难,君简贤能而任之,齐三日,入太庙,南面而立,将北面,太师进钺于君。君持钺柄以授将,曰:“从此至军,将军其裁之。”复命曰:“见其虚则进,见其实则退。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恃功能而失忠信。士未坐勿坐,士未食勿食,同寒署,等劳逸,齐甘苦,均危患,如此则士必尽死,敌必可亡。”将受词,凿凶门,引军而出,君送之,跪而推毂,曰:“进退惟时,军中事不由君命,皆由将出。”若此,则无天于上,无地于下,无敌于前,无主于后。是以智者为之虑,勇者为之斗,故能战胜于外,功成于内,扬名于后世,福流于子孙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从古至今,大凡国家遇有危难,国君会选拔贤德之人作将帅以解救国难。出征前,斋戒三日,进至太庙告祭列祖列宗,国君面南而站,将帅面北而立,太师双手奉上大斧(权力的象征),国君接过大斧,手持斧柄授给将帅说:“从现在开始,部队由您指挥。”然后,国君接着说:“作战时,见敌人势弱则进击,见敌人实力强固则以退为主。不能因为自己身居高位而看轻别人,也不要因为自己意见独特而听不进部下的意见,不可以凭借自己功绩显赫就失去人忠信本分的品质。部下还没有坐下来休息时,身为将帅不能自己先坐下来休息,部下还没有吃饭时,身为将帅也不要首先进餐,应该与部下同寒暑,等劳逸,齐甘苦,均危患,做到了这一切,手下的将士必会竭尽全力,敌人也一定会被打败”。将帅听完国君的训命后,宣誓效忠,然后亲自打开凶门,率军出征。国君把出征的军队送到北门,向将帅乘用的车马跪拜同时又说:“将在外,不受君命。从今天起,军队中的一切行动都由您来决策”。这样,将帅就具有了绝对的权威,也可以使智谋之人为之献策,使勇犯之人为之效命沙场。由此,可以百战百胜,立下汗马功劳,也能扬名于后世,福泽恩及子孙。

介绍

《将苑·卷一·出师》是一本讨论为将之道的军事著作,由宋代的陈寿编撰。以下是对该书的介绍:

  1. 作者简介
  • 陈寿:作为《将苑·卷一·出师》的作者,陈寿是一位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和战略思想家。他以其深邃的战略洞察力和精湛的军事理论在中国古代军事历史中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 编纂年代:《将苑·卷一·出师》的成书时间据传是在宋代,具体编纂者不详。此书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对后世的军事思想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内容概述
  • 国家危难时选拔贤能:《将苑·卷一·出师》强调在国家遭遇危难时,国君应精选贤能之人担任将领,以确保国家的稳定与安全。
  • 斋戒三日告祭列祖列宗:书中记载,在出征前进行斋戒三日,并将太庙视为前线,将军帅面北而立,太师则进献钺斧,以示尊敬,并赋予将军以决策权。
  • 将材、将志、将诫等篇章:《将苑·卷一·出师》详细论述了将领应具备的各种素质,如知人性、知人善任、智用、戒备等,以及如何培养将领的品质和能力。
  • 兵权、将材、将志等章节:这些部分深入探讨了将领在战争中应具备的战略眼光、决断力以及个人修养等问题,对于现代领导者在面临危机时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思想价值
  • 重视人才选拔:该书突出了人才的重要性,强调在关键时刻要选拔有才能的人担任关键职务,以确保国家的稳定和安全。
  • 强调军队纪律和修养:书中不仅论述了将领在战争指挥上的能力,还涉及了军队的日常管理和个人修养,体现了古代对于军事人才全面素质的要求。
  • 倡导智慧和计谋:《将苑·卷一·出师》鼓励将领运用智慧和计谋来解决问题,而非仅仅依靠武力,这一点在现代领导学中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 强调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书中还强调将领的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对于赢得士兵的信任和支持至关重要,这对于现代领导力的培养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将苑·卷一·出师》不仅是一本古代的军事经典,更是一部关于为将之道的宝贵遗产。它通过对将领在国家危难时刻的角色、选拔标准、战略视野、道德修养等方面的论述,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思考和借鉴。在当今社会,这部著作的智慧仍然闪耀着光芒,提醒着人们在面对挑战时需具备深厚的学识、远大的志向、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人格。《将苑·卷一·出师》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历史的厚重,更在于其思想的前瞻性和实用性,是任何希望成为成功领导者的人不可多得的学习材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