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九日献之白:昨遂不奉别,怅恨深。体中复何如。弟甚顿,勿勿不具。献之再拜。
廿九日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二十九日献之拜上:昨日竟没有同你话别,很是怅然和惭愧。你近来身体恢复如何。我则很乏顿,匆忙间就不再叙了。献之再拜。
介绍
《廿九日帖》是东晋王献之致其一位同辈兄长的信札,信中所写是王献之为自己未能送别而致歉,并问对方身体状况的内容。行楷书,3行,30字,唐人摹本。纵26厘米,横11厘米。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廿九日帖》展现了王献之新创书体“破体书”(大令体)的书风。除《洛神赋十三行》外,王献之的流传书法作品多为行草书,此帖有些字接近楷书,尤其难为可贵。世传王氏父子(王羲之、王献之)真迹,当推此贴为冠。
注解
遂:竟然。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若遂不改,方思仆言。”
奉别:敬词。犹告别。
怅恨:因失意而恼恨。
复:引申为恢复。
弟甚顿:王献之在兄弟中排行最末,“弟”非指他人,是自称之辞。这通书简是王献之致其同辈中的某一位兄长。顿:疲乏。
勿勿不具:“勿勿”,释作“匆匆”。东晋书简常用语,与“不具”(不一一)一样,多用作结束语。“勿勿”犹言匆忙、急遽,乃自谦之辞。具:写,题。
赏析
清代杨守敬《激素飞清阁评帖记》曰:《廿九日帖》,“唐摹,载《万岁通天帖》中。香光(董其昌)谓东坡学王僧虔而不悟去学大令。是帖冯氏《快雪堂》亦刻之,而与《万岁通天》稍有不同,亦佳甚。岂别有真迹传世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