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九日献之白:昨遂不奉别,怅恨深。体中复何如。弟甚顿,勿勿不具。献之再拜。
【注释】
廿九日:二十日。献之:王献之,王羲之的儿子,字子敬。白:告诉、告知。遂不奉别:就不去告别。怅恨深:遗憾很深。体中:指身体。顿:疲弱。勿勿:匆匆忙忙的样子。具:准备。再拜:表示敬意的礼节。
【赏析】
《兰亭集序》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为纪念他与友人在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兰亭修禊而创作的一篇散文。全文记述了作者与友人们聚会饮酒的情景,描绘了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当时环境清幽,抒发了作者游宴后欣然之情,表现了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文章笔势婉转流畅,辞藻华美,以诗入文,情韵飘逸,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的这篇《兰亭集序》,在书法上的成就,是无与伦比的。从艺术技巧上看,它充分体现了王羲之书法“变刚健为柔美”的艺术风格;从结构上说,它又充分地表现出“疏处可以跑马,密不容针”的气韵。王羲之将书法的美学原则运用得如此纯熟,使这篇文章成为一篇千古传颂的名作。
《兰亭集序》不仅在书法艺术方面有独到之处,其文采也极为出众。文章开头两句写“既夕得所携家书”,说明此次集会是在夜幕降临之时,大家相聚一起喝酒谈心,畅叙友情。这两句文字虽然简短,但已经勾勒出一幅和谐愉快的聚会图景。接下来,作者写到“虽处忧戚,犹不改乐”,说明尽管自己处于忧伤之中,仍然保持着愉快的心情。这一句表达了作者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紧接着,作者又写到“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这是对生死问题的看法。作者认为生死乃是一种自然现象,不值得过于认真。这一句表达了作者超越生死的境界。最后,作者写到“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这是对生死问题的看法。作者认为生死乃是一种自然现象,不值得过于认真。这一句表达了作者超越生死的境界。
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给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