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王之苗裔,予元舅之洪胄。
厉操确其不拔。乡誉着而且就。
妙邦畿而高,蔡雄州问以擢秀。
茂实畅矣,而休名未衍。
其财至贫,其位至贱,而死之日,奔者盈庭。
停予车而在郊,抚灵榇以增悲。
瞻軨容而想像,曾无觌乎余晖。
送子兮境垂,永诀兮路歧。
一别兮长诀,尽哀兮告离。
悲刑生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悲刑生辞》是魏晋时期潘岳创作的一首古体诗,其内容主要描述了作者因直言进谏而被赵王司马伦所害,表达了对当时政治黑暗和社会不公的深深忧虑。潘岳(公元247年—300年),字安仁,陈留郡人,西晋时期著名文学家、美男子,因其文采斐然和风度翩翩而受到当时文人雅士的推崇。
潘岳的生平事迹反映了魏晋时期知识分子的命运与挣扎。据史料记载,他不仅在文学创作上有着卓越的成就,而且积极参与朝政,直言进谏。然而,他的政治生涯并未能逃脱权力斗争的险恶,最终被赵王司马伦所害,这在当时的朝廷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悲刑生辞》作为潘岳的代表作之一,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赢得了广泛的赞誉。诗中通过对政治黑暗和社会不公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忧虑。这首诗不仅是潘岳个人命运的写照,更是那个时代背景下知识分子共同的心声。
《悲刑生辞》不仅是潘岳个人才华的体现,更是魏晋时期社会矛盾和政治斗争的真实写照。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的风貌及其对后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