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葵诗二首 其二

翩翩晚凋葵,孤生寄北蕃。
被蒙覆露惠,微躯后时残。
庇足周一智,生理各万端。
不若闻道易,但伤知命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陆机的作品《园葵诗二首·其二》是魏晋时期文学的代表之一,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和生命哲学的独特见解。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1. 作者简介
  • 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文学家、书法家,“太康三杰”之一。曾官修撰、太子中庶子等职,后因谗被赐死。其作品多表现玄理,有《陆士衡集》。
  1. 诗歌原文
    翩翩晚凋葵,孤生寄北蕃。被蒙覆露惠,微躯后时残。庇足周一智,生理各万端。不若闻道易,但伤知命难。

  2. 诗歌内容解析

  • 形象描绘:陆机通过“翩翩晚凋葵”生动刻画了秋日葵花随风摇摆的景象。“孤生寄北蕃”则传达出孤独生长在北方的悲凉之感。
  • 哲理思考:“被蒙覆露惠,微躯后时残”表达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不若闻道易”暗示了知识与道理的易得与生命的宝贵之间的对比。
  • 人生感悟:最后两句“但伤知命难”透露出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感慨,认为即使掌握了知识,也难以改变命运的无情。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中的“晚凋葵”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美好时刻的流逝。而“北蕃”则暗示了环境的恶劣与生存的挑战。
  • 修辞技巧:全诗采用比兴手法,通过具体景物来隐喻抽象的生命哲学。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将个人的情感体验与普遍的人类经验相结合,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1. 文化背景
  • 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思想活跃、文化繁荣的时期。这个时代的文人常常探讨生死、宇宙和人生的意义,诗歌成为了他们表达思想和情感的主要方式。
  • 《园葵诗二首·其二》反映了这一时期文人的普遍关注点,即生命的价值和个人命运的抉择。

陆机的《园葵诗二首·其二》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自然诗,也是一首充满哲理的抒情诗。它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生命哲理的思考,传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知识价值的深刻理解。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是了解魏晋文化和文人精神的重要文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