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升龙舟,待幄十二人。
天吴奏安流,水伯卫帝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皇帝升龙舟,待幄十二人。
天吴奏安流,水伯卫帝津。
《平吴后三月三日从华林园作诗》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四载(745),作者在长安华林园宴饮时所作,反映了诗人对朝廷的不满和忧虑,以及渴望建功立业、报国立功的愿望。全诗如下:
平吴自汉初,三载事方毕。
边烽静无烟,江路安如席。
乐奏千夫石,歌翻六代壁。
我今未得意,且醉华林夕。
这首诗中,“平吴”指的是唐朝平定了吴越王钱俶叛乱,统一了江南地区。“三载事方毕”意味着平定吴越叛乱的时间已经过去三年,事情已经完成。“边烽静无烟,江路安如席”描绘了战后边境安宁的景象,烽火不再,道路平坦,和平景象让人愉悦。“乐奏千夫石,歌翻六代壁”则表达了音乐的美妙和历史的传承。“我今未得意,且醉华林夕”反映了诗人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并未完全实现自己的抱负,因此选择饮酒消愁,度过美好的夜晚。
这首诗通过描绘战后的和平景象和个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关切和对未来的期望。同时,它也体现了唐代文人对于国家大事的关注和对于个人命运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