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皇时晋,受命既固。
三祖在天,圣皇绍祚。
德博化光,刑简枉错。
微火不戒,延我宝库。(一章)
蠢尔戎狄,狡焉思肆。
虞我国眚,窥我利器。
狱牧虑殊,威怀理二。
将无专策,兵不素肄。(二章)
翘翘赵王,请徒三万。
朝议惟疑,未逞斯愿。
桓桓梁征,高牙乃建。
旗盖相望,偏师作援。(三章)
虎视眈眈,威彼好畤。
素甲日耀,玄幕云起。
谁其继之,夏侯卿士。
惟系惟处,别营棋跱。(四章)
夫岂无谋,戎士承平。
守有完郛,战无全兵。
锋交卒奔,孰免孟明。
悄檄秦郊,告败上京。(五章)
周殉师令,身膏氐斧。
人之云亡,贞节克举。
卢播违命,投畀朔土。
为法受恶,谁谓荼苦。(六章)
哀此黎元,无罪无辜。
肝脑涂地,白骨交衢。
夫行妻寡,父出子孤。
俾我晋民,化为狄俘。(七章)
乱离斯瘼,日月其稔。
天子是矜,旰食晏寝。
主忧臣劳,孰不只懔。
愧无献纳,尸素以甚。(八章)
皇赫斯怒,爰整精锐。
命彼上谷,指日遄逝。
亲奉成规,棱威遐厉。
首陷中亭,扬声万计。(九章)
兵固诡道,先声后实。
闻之有司,以万为一。
纣之不善,我未之必。
虚皛湳德,缪彰甲吉。(十章)
雍门不启,陈湃危逼。
观遂虎奋,感恩输力。
重围克解,危城载色。
岂曰无过,功亦不测。(十一章)
情固万端,于何不有。
纷纭齐万,亦孔之丑。
曰纳其降,曰枭其首。
畴真可掩,孰伪可久。(十二章)
既徵尔辞,既蔽尔讼。
当乃明实,否则证空。
好爵既靡,显戮亦从。
不见窦林,伏尸汉邦。(十三章)
周人之诗,寔曰采薇。
北难猃狁,西患昆夷。
以古况今,何足曜威。
徒悯斯民,我心伤悲。(十四章)
斯民如何,荼毒于秦。
师旅既加,饥馑是因。
疫疠淫行,荆棘成榛。
绛阳之粟,浮于渭滨。(十五章)
明明天子,视民如伤。
申命群司,保尔封疆。
靡暴于众,无陵于强。
惴惴寡弱,如熙春阳。(十六章)
关中诗十六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关中诗十六章》是魏晋时期诗人潘岳的作品。这首诗共有16句,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安定和人民幸福的向往。以下是关于《关中诗十六章》的介绍:
- 作者简介:《关中诗十六章》的作者是潘岳,他是魏晋时期的著名文人,与左思并称“潘左”,在文学上有着极高的成就。
- 作品背景:此诗作于晋惠帝时期,当时国家虽然稳定,但边疆仍有戎狄之患。潘岳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国家安定和人民幸福生活的期盼。
- 内容解析:首章“于皇时晋,受命既固”描述了国家处于一个稳定且得到天命的时代;第二章“三祖在天,圣皇绍祚”则表达了对先祖智慧和功绩的敬仰以及自己继承皇位的愿望。
- 艺术特色:潘岳在《关中诗十六章》中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将国家的安宁与人民的安居乐业比作宝库和利器,寓意深远。《关中诗十六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哲理,体现了魏晋文学的美学风格。
- 文化影响:作为魏晋时期的代表作之一,《关中诗十六章》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表达忧国忧民的主题方面,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文学素材和灵感。
《关中诗十六章》不仅是潘岳个人才华的体现,也是魏晋时期文人精神追求和时代风貌的缩影。通过深入探讨这首诗及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意涵,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