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其七)

愁思忽而至,跨马出北门。
举头四顾望,但见松柏荆棘郁樽樽。
中有一鸟名杜鹃,言是古时蜀帝魂。
声音哀苦鸣不息,羽毛憔悴似人髠。
飞走树间啄虫蚁,岂忆往日天子尊。
念此死生变化非常理,中心恻怆不能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拟行路难·其七》是南朝诗人鲍照创作的一首五言诗。在这首诗中,鲍照通过使用比体和托喻的手法,巧妙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愁思与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更详细的介绍:

  1. 诗歌原文:《拟行路难·其七》原文如下:
    愁思忽而至,
    跨马出北门。
    举头四顾望,
    但见松柏园。
    荆棘郁樽樽。
    中有一鸟名杜鹃,
    言是古时蜀帝魂。
    声音哀苦鸣不息,
    羽毛憔悴似人髠。
    飞走树间啄虫蚁,
    岂忆往日天子尊。
    念此死生变化非常理。
    中心恻怆不能言。
  2. 诗歌主题:鲍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无常和仕途坎坷的深刻感悟。诗中的松柏、荆棘等自然景象象征着人生的艰难险阻,而杜鹃鸟的形象则寓意着诗人对自己曾经辉煌过去的怀念与现实的落差。
  3. 艺术特色:作为一首五言诗,《拟行路难·其七》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首先,它采用了比体和托喻的手法,使得诗歌内容充满了象征意义,增加了艺术深度。其次,诗歌的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读来让人感受到一种悲壮和无奈的美。
  4. 历史影响:在文学上,鲍照的作品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受到后世的推崇。他的《拟行路难》系列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士人的生活状态,也体现了他们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思考,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拟行路难·其七》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份历史的见证,记录了鲍照那个时代士人的心声和他们的人生态度。对于热爱古典文学的朋友来说,这首诗不仅是阅读的对象,更是理解那个时代精神文化的重要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