霭霭夜中霜,何关向晓光。
枕啼常带粉,身眠不着床。
兰膏尽更益,薰炉灭复香。
但问愁多少,便知夜短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霭霭夜中霜,何关向晓光。
枕啼常带粉,身眠不着床。
兰膏尽更益,薰炉灭复香。
但问愁多少,便知夜短长。
《拟沈隐侯夜夜曲》为南朝梁萧纲所作,是一首具有浓厚文学色彩的五言古诗。这首诗以夜深人静的夜晚为背景,细腻地描绘了一个女子的内心世界和其与外界隔绝的状态,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达其内心的孤寂和忧愁。以下是具体介绍:
诗歌主题:该诗是典型的怨诗,通过描述一位女子的内心活动和外在表现,展现了她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感情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女性的处境和情感体验。
艺术手法:诗中巧妙地用夜晚的霜、晨光等自然景象来象征人物的心理感受,如“何关向晓光”暗示了女子对于晨光的抗拒,以及内心对光明和希望的渴望。
《拟沈隐侯夜夜曲》不仅是一首情感丰富的诗歌,也是对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形式的一次探索和展现。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不仅可以深入理解南北朝时期的文学风貌,还能进一步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