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百舌诗

山人惜春暮,旭旦坐花林。
复值怀春鸟,枝间弄好音。
迁乔声迥出,赴谷响幽深。
下听长而短,时闻绝复寻。
孤鸣若无对,百啭似群吟。
昔闻屡欢昔,今听忽悲今。
听闻非殊异,迟暮独伤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咏百舌诗》是南北朝时期诗人刘孝绰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刘孝绰,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著称。在文学史上,刘孝绰被后人誉为“五言之冠冕”,其作品广受赞誉,影响了后世无数文人的创作。他的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人的内心情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2. 诗歌原文:《咏百舌诗》中,开篇两句“山人惜春暮,旭旦坐花林”描绘了诗人在春天的一个清晨,坐在花林之中,感叹春光易逝的情景。接着,诗人通过“复值怀春鸟,枝间弄好音”展现了百舌鸟在枝头啼鸣,声音美妙动听,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赏之情。最后两句“迁乔声迥出,赴谷响幽深”,描述了百舌鸟飞翔时发出的声音,既高远又深沉,让人回味无穷。
  3. 主题思想:刘孝绰的这首《咏百舌诗》不仅仅是一首单纯的描写诗歌,它蕴含着更深层次的主题思想。诗人通过对百舌鸟的描绘,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于时光流逝、岁月变迁的感慨和无奈。这种对美好时光逝去的哀愁和对自然界生命力的赞美,构成了这首诗独特的情感色彩。

刘孝绰的《咏百舌诗》不仅是一首描绘百舌鸟鸣叫的精美小诗,更是一部充满哲思的文学作品。它的艺术成就与深刻的主题思想,使其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值得人们深入品味和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