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浮山赋(并序)

客夜梦见延陵茅山,在京之东南。明旦,得《洞经》,所载罗浮山事云,茅山是洞庭口,南通罗浮。正与梦中意相会,遂感而作罗浮山赋。
曰:若乃茅公之说,神化是悉。数非亿度,道单悒幅。洞四有九,此惟其七。潜夜引辉,幽境朗日。波而乘桴。越扶屿之缅涨.上增龙之合流。鼓兰柑以水宿,杖桂策以山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罗浮山赋》是宋代诗人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全称《罗浮山赋,并序》,收录于《东坡全集外编卷一百三十一》。

作者简介

历史背景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作品背景

《罗浮山赋》是宋代诗人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全称《罗浮山赋,并序》,收录于《东坡全集外编卷一百三十一》。此赋以游记的形式描绘了作者在罗浮山的所见所感。

主要内容

  1. 作品主要描述了游览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