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吏人讲学诗

暮烛迫西榆,将落诫南亩。
曰余本疏情,颓暮积榆柳。
践境渴师臣,临政钦益友。
旰食愿横经,终朝思拥帚。
虽欣辨兰艾,何用辟蒿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厉吏人讲学诗》是南北朝时期的任昉创作的文学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位文学家及其作品:

  1. 作者介绍
  • 生平简介:任昉字彦升,生于南朝梁乐安郡博昌(今山东省寿光市),是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方志学家。
  • 仕途经历:他初仕于宋,为丹阳尹主簿;后入齐,历任奉朝请、秀才、太学博士等职;入梁后,官至司徒右长史,与萧衍(梁武帝)等并称“竟陵八友”。
  • 藏书成就:任昉家中藏书丰富,对文化传播有重要贡献,其著作被辑录在《任彦升集》中。
  1. 作品原文
  • 诗句解读:《厉吏人讲学诗》的原文如下:“暮烛迫西榆,将落诫南亩。曰余本疏情,颓暮积榆柳。践境渴师臣,临政钦益友。旰食愿横经,终朝思拥帚。虽欣辨兰艾,何用辟蒿莠。” 这些句子描绘了一个黄昏时分的场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己对学问的执着和对世事的淡泊。
  1. 作品风格
  • 辞藻华丽:任昉的诗歌语言华美,充满文采,反映了当时南朝文人的审美倾向。
  • 意境深远:他的诗作往往蕴含深厚的哲理和丰富的情感,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和思考空间。

《厉吏人讲学诗》不仅体现了任昉作为文学家的艺术才华,也展示了他所处时代文化氛围的特点。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领略到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还能深入理解他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