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郡传舍哭范仆射诗 其三

与子别几辰,经涂不盈旬。
弗睹朱颜改,徒想平生人。
宁知安歌日,非君撤瑟晨。
已矣余何叹,辍舂哀国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出郡传舍哭范仆射诗 其三》是任昉创作的悼亡诗,共三章,表达了诗人对亡友范云的深切怀念和悲痛之情。这首诗是任昉在得知好友范云去世的噩耗时所作,反映了两人深厚的友谊以及任昉内心的哀痛。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任昉(460—502)是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与江淹、沈约并称“竟陵八友”,是梁武帝萧衍的女婿。他的作品广泛涉猎诗歌、赋、骈文等,其中以散文成就最高。
  1. 内容概述
  • 诗作开头两句“与子别几辰,经涂不盈旬。弗睹朱颜改,徒想平生人。”表达了任昉与范云分别的时间很短,只有短短的一旬,而范云的容颜已然改变,无法再相见。这反映了诗人因友人离去而产生的遗憾和失落感。
  • “宁知安歌日,非君撤瑟晨。”这句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友人的一种无奈和悲伤。他认为,如果时光可以倒流,自己一定会珍惜与范云共度的每一个宁静的日子,而不是在清晨听到他的歌声时感到惋惜。
  • “已矣余何叹,辍舂哀国均。”最后一句则是任昉对于生命无常的感叹,表达了对逝去朋友无尽的哀思,同时也体现了任昉作为文人的责任和担当。
  1. 情感表达
  •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任昉对好友范云深深的怀念和哀悼之情。通过对离别时刻的回忆和对逝去生命的感慨,诗人传达出了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生命无常的认识。
  • 诗中的“弗睹朱颜改”不仅表现了对友人外貌变化的哀愁,还暗示了对时间流逝带来的变化的恐惧和无力感。
  • “已矣余何叹”则深刻揭示了诗人在面对生命终结时的无奈和悲哀,反映了任昉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对生命的态度。

《出郡传舍哭范仆射诗 其三》是任昉对一位挚友的深情悼念之作,它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世界,也折射出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通过这首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南朝文人的生活和情感世界,同时感受到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厚情感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