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度 五洲诗

我行朔已晦,溯水复沿流。
戎伤初不辨,动默自相求。
眷言还九派,回舻出五洲。
萧散烟雾晚,凄清江汉秋。
沙汀暮寂寂,芦岸晚修修。
以此南浦夜,重此北门愁。
方圆既龃龉,贫贱岂怨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还度五洲诗》是南朝梁代诗人何逊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与赏析:

  1. 作者介绍
  • 创作背景:《还度五洲诗》创作于何逊游历江南时,通过对长江水景的描绘,展现了他对自然风光的感受与内心的抒发。
  • 文学地位:这首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有一席之地,其简洁明快、意境深远的特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诗歌原文
  • 我行朔已晦,溯水复沿流。戎伤初不辨,动默自相求。眷言还九派,回舻出五洲。萧散烟雾晚,凄清江汉秋。沙汀暮寂寂,芦岸晚修修。以此南浦夜,重此北门愁。方圆既龃龉,贫贱岂怨尤。
  1. 诗歌内容分析
  • 景物描写:首两句“我行朔已晦,溯水复沿流”写诗人行程之远,时间之久,以及沿途所见的自然景观。“戎伤初不辨,动默自相求”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的创伤感和内心的不安。
  • 情感表达:“眷言还九派,回舻出五洲”表现了诗人对家乡河流的依恋之情。“萧散烟雾晚,凄清江汉秋”通过描述江边的景色,传达了秋天的凄凉和寂寞。
  • 哲理思考:“方圆既龃龉,贫贱岂怨尤”反映出诗人面对困境时的豁达和超然。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诗中将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紧密结合,形成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 语言简练:何逊的诗歌语言精炼,善于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 历史影响
  • 文化传承:这首诗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一部分,对后世文人的创作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影响。其简洁明快的风格被后世诗人所借鉴,成为唐诗宋词中常见的表达手法之一。
  • 审美价值: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情趣。

《还度五洲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展现了一个时代文人的精神风貌,也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审美资源和文化财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