昱昱丹旐振,亭亭素盖立。
金铎欢已鸣,龙輀将复入。
华台日未徙,荒坟路行湿。
已矣将何如,宾驭皆洒泣。
王尚书瞻祖日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王尚书瞻祖日诗是南北朝时期何逊的作品,具体原文如下:昱昱丹旐振,亭亭素盖立。金铎讙已鸣,龙輀将复入。华台日未徙,荒坟路行湿。已矣将何如,宾驭皆洒泣。这首诗通过对祖日景象的刻画,表达了对故人去世的哀思与缅怀。
何逊在《王尚书瞻祖日诗》中描绘了一幅祖日送葬的画面。他以简洁而有力的语言,生动地勾勒出葬礼队伍的盛况。诗句“昱昱丹旐振”,用“昱昱”来形容太阳光照耀下,丧旗飘扬的样子,传达出一种肃穆、庄重的气氛。接下来,“亭亭素盖立”,则形象地描述了灵柩上的白布覆盖,给人一种静谧和庄严的感觉。
诗中的“金铎讙已鸣”,通过声音的描写增加了场面的生动性,使得读者仿佛能听到丧鼓的轰鸣声,感受到送葬队伍行进时的紧张气氛。紧接着“龙輀将复入”,“龙輀”在这里可能指的是载着棺材的大车,诗人用“将复入”来表达送葬队伍即将进入墓地的情景。最后,“华台日未徙”,描述了在阳光照射下的墓地,暗示了时间正值早晨,阳光温暖而清新。
在这首诗中,何逊还运用了对比和反问的手法来加深表达效果。例如,“荒坟路行湿,已矣将何如”,这句不仅描绘了墓地的荒凉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死者命运的无奈和哀悼。整首诗通过这些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古人对于死亡的态度和对逝者的深深怀念。
《王尚书瞻祖日诗》作为南北朝时期的一首文学作品,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而且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窥见古代社会生活的一角,感受古人的情感世界,以及他们对生命无常和自然现象的独特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