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东阳与吏民别诗

微薄叨今幸,忝荷非昔期。
唐风岂异世,钦明重在兹。
饰骖去关辅,分竹入河淇。
下车如昨日,曳组忽弥期。
霜载凋秋草,风三动春旗。
无以招卧辙,宁望后相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去东阳与吏民别诗》是南朝诗人沈约的作品。这首诗作于沈约从东阳太守的职位上离开,前往卫地赴任时,他在这里对即将离去的东阳官吏和百姓表达了深深的不舍之情。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沈约(441—513年),字休文,吴兴(今属浙江省湖州市)人。南北朝时期的诗人、文学理论家。他的文学成就极高,尤其擅长诗歌创作,对后世影响深远。

  2. 写作背景:沈约在担任东阳太守期间,政绩卓著。但随着任期的结束,他必须离开这片他深爱的土地和人民,前往卫地任职。因此,他在告别东阳时写下了这首充满深情的离别诗《去东阳与吏民别诗》。

  3. 诗词原文:微薄叨今年。忝荷非昔期。唐风岂异世?钦明重在兹。饰骖去关辅,分竹入河淇。下车如昨日,曳组忽弥期。霜载凋秋草,风三动春旗。无以招卧辙,宁望后相思。

  4. 诗词鉴赏:《去东阳与吏民别诗》不仅是一首表达离愁别绪的诗,更是一种情感的真实流露和深刻的人文关怀。通过对东阳百姓的深深怀念和不舍,沈约展示了一个官员对人民的深厚感情以及他对责任和使命的坚守。这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去东阳与吏民别诗》作为南北朝时期的经典之作,不仅反映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和艺术造诣,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