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鼓吹曲十二首 其三 桐柏山

桐柏山。淮之首。
肇基帝迹。遂光区有。
大震边关。殪獯丑。
农既劝。民惟阜。
穗充庭。稼盈亩。
迨嘉辰。𧲛芳糗。
纳寒场。为春酒。
昭景福。介眉寿。
天斯长。地斯久。
化无极。功无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梁鼓吹曲十二首》是南北朝时期诗人沈约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

  1. 作者简介
  • 沈约(441年-513年),字休文,号东阳,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人。他历仕宋、齐、梁三朝,曾任职于宋朝的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等职。沈约不仅在文学上有卓越的成就,还著有《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迩言》、《谥例》、《宋文章志》等著作,并撰有《四声谱》。
  1. 作品背景
  • 《梁鼓吹曲十二首》作为一首古诗词,其创作时间与背景尚未完全明确,但可以推断为南朝时期的文人雅集之作。
  • 此诗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对国家治理和农业发展的关注。
  1. 诗歌原文
    桐柏山。淮之首。肇基帝迹。遂光区有。大震边关。殪獯丑。农既劝。民惟阜。穗充庭。稼盈亩。迨嘉辰。

  2. 诗歌翻译
    桐柏山。位于淮河之源,它开创了帝王的足迹,使得整个地区得以繁荣。这里发生了巨大的地震,让边关的敌人受到了震慑;消灭了敌人,使民众生活得到了安定。庄稼丰收,庭院里充满了稻谷,田野里满是金黄的麦子,到了美好的时节。

  3. 诗歌赏析

  •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桐柏山地区的繁荣景象。诗中的“大震边关”和“农既劝”、“民惟阜”等词语,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定和民众生活的赞美。
  • “穗充庭”和“稼盈亩”两句,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的景象,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而“迨嘉辰”则暗示了这种繁荣景象带来的美好时光。
  • 整体而言,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体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又传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情感。

《梁鼓吹曲十二首》不仅是一首描写桐柏山自然风光的古诗,更是一首富含历史价值和人文情怀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南北朝时期的文人雅集活动以及他们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