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鼓吹曲十二首 其四 道亡

道亡数极归永元。悠悠兆庶尽含冤。
沈河莫极皆无安。赴海谁授矫龙翰。
自樊汉仙波流水清且澜。救此倒悬拯涂炭。
誓师刘旅赫灵断。率兹八百驱十乱。
登我圣明去多难。长夜杳冥忽云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梁鼓吹曲十二首》是南北朝时期诗人沈约创作的古诗

《梁鼓吹曲十二首》的作者沈约为南梁时期的杰出诗人和文学理论家,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梁鼓吹曲十二首》中的第四首《道亡》,不仅在形式上展现了沈约对古乐府传统的继承与发展,更在其内容上体现了深刻的政治批判和社会关怀。

《梁鼓吹曲十二首》的创作背景是在南北朝时期,这一历史阶段充满了动荡与变革。沈约通过这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稳定和人民的痛苦。例如,《道亡》中所描述的东昏侯的倒行逆施,以及民众的无奈与绝望,都是当时社会矛盾的真实写照。

沈约的诗歌创作技巧非常高超,其语言精炼而富有表现力,善于使用对比、象征等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在《梁鼓吹曲十二首》中,沈约不仅继承了古乐府的传统,还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他的作品往往能够触动人心,使读者产生共鸣。例如,《道亡》中对东昏侯丧德的讽刺,以及对百姓疾苦的同情,都让人读来感到痛心疾首。

《梁鼓吹曲十二首》不仅是沈约个人才华的展示,更是南北朝时期文人对于社会责任和历史担当的体现。通过这些作品,人们可以窥见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社会状况,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所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