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暮动弦歌

柳谷向夕沈馀日,蕙楼临砌徙斜光。
金户半入丛林影,兰径时移落蕊香。
丝绳玉堂传绮席,秦筝赵瑟响高堂。
舞裙拂履喧珠佩,歌响出扇绕尘梁。
云边雪飞弦柱促,留宾但须罗袖长。
日暮歌钟恒不倦,处处行乐为时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薄暮动弦歌》是南朝梁沈君攸创作的一首诗。诗中描绘了傍晚时分,夕阳西下,余晖映照在柳谷和蕙楼上的景象。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品原文
    柳谷向夕沈馀日,蕙楼临砌徙斜光。金户半入丛林影,兰径时移落蕊香。丝绳玉壶传绮席,秦筝赵瑟响高堂。舞裙拂履喧珠珮,歌响出扇绕尘梁。云边雪飞弦柱促,留宾但须罗袖长。

  2. 作者简介
    沈君攸(480—513年),字休文,南兰陵东城里人,小字宣奴。南朝梁文学家、诗人。沈约六世孙,沈孝穆曾孙,沈璞之子。沈约七世祖沈林子,陈朝开国功臣,追封陈国公。沈约从祖兄沈炯,陈朝散骑常侍、秘书监、太子少傅,有文集三十卷。沈约从弟沈君攸,梁武帝天监初年为骠骑记室参军,迁司徒左长史。

  3. 作品赏析
    《薄暮动弦歌》是一首描写晚霞与音乐交融的诗歌。诗中通过“柳谷向夕”、“蕙楼临砌”等意象,展现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黄昏景象。接着,诗中使用了“丝绳”、“玉壶”等意象,营造出一种优雅和谐的氛围。最后,以“云边雪飞弦柱促”作为收尾,既表现了景色的美丽,也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4. 创作背景
    《薄暮动弦歌》创作于南北朝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沈君攸通过描绘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的“云边雪飞弦柱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生活困苦。同时,诗人通过赞美自然美景和高雅音乐,表达了自己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薄暮动弦歌》不仅是一部描写大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个充满哲理的思考。它让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思考人生的真谛和追求美好的力量。对于喜欢诗歌和欣赏自然美的人来说,这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好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