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谷向夕沈馀日,蕙楼临砌徙斜光。
金户半入丛林影,兰径时移落蕊香。
丝绳玉堂传绮席,秦筝赵瑟响高堂。
舞裙拂履喧珠佩,歌响出扇绕尘梁。
云边雪飞弦柱促,留宾但须罗袖长。
日暮歌钟恒不倦,处处行乐为时康。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薄暮动弦歌(第一句)
薄暮时分,人们开始在乐器伴奏下唱歌,享受夜晚的欢乐时光。

柳谷向夕沈馀日,蕙楼临砌徙斜光(第二句)
夕阳西下,柳树林里渐渐暗下来,而蕙楼的台阶上,斜阳的影子随着时间推移而移开。

金户半入丛林影,兰径时移落蕊香(第三、四句)
金色的大门半藏在茂密的林木中,兰花的小径不时移动,飘散出落花的香气。

丝绳玉堂传绮席,秦筝赵瑟响高堂(第五、六句)
丝线连接着华丽的殿堂,传出了精美的筵席上的琴瑟声,在高大的殿堂里响起。

舞裙拂履喧珠佩,歌响出扇绕尘梁(第七、八句)
舞女们轻拂着长袖,踩着轻盈的步伐,佩戴着珍珠般的首饰,歌声萦绕在尘土飞扬的屋梁之上。

云边雪飞弦柱促,留宾但须罗袖长(第九、十句)
云边飘来雪花,演奏者急促地拉动琴弦,只留下客人,需要长长的袖子才能保持优雅的姿态。

日暮歌钟恒不倦,处处行乐为时康(最后两句)
太阳落山了,音乐还在继续,到处都在享受娱乐和快乐的时光,因为这是时候,一切都显得美好。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典型的晚春或晚春时节,人们在傍晚时分聚集在一起,用歌舞来表达欢乐之情。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和谐、欢快的社交场景,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喜爱和赞美。

首句“薄暮动弦歌”直接点出了时间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热闹的氛围。接着,“柳谷向夕沈馀日,蕙楼临砌徙斜光”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变化,从日暮到黄昏再到傍晚的余晖,以及蕙楼在夜色中的光影变化,都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

接下来的诗句中,“金户半入丛林影,兰径时移落蕊香”则转向了室内的情景,金色的大门半隐于树影之中,兰花小径上飘散着花瓣的香味,这些细节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

“丝绳玉堂传绮席,秦筝赵瑟响高堂”转入宴会的场景,丝线将华丽的殿堂与宴会连接起来,奏响的是秦筝和赵瑟的音乐,这些乐器的声音在大堂中回荡,营造出了一种豪华而庄重的氛围。

接下来的句子则更加生动,“舞裙拂履喧珠佩,歌响出扇绕尘梁”,舞者们的裙摆和脚步在地板上摩擦发出声响,同时伴随着珍珠般的首饰发出的清脆声响。歌声从扇子中飘出,仿佛缠绕在尘埃飞扬的屋梁上,增添了一种神秘而迷人的氛围。

“云边雪飞弦柱促,留宾但须罗袖长”以天气变化作为高潮,雪花飞舞,音乐节奏加快,只有客人需要穿着长袖来维持优雅的姿态。这里的“留宾”意味着宴会的主人希望客人们能够享受这个时刻。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欢乐的夜晚场景,通过对自然景观、室内装饰和音乐声效的描绘,展现了宴会的奢华和欢乐气氛。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赞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