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绥安

负衅忝良时,宽恩荷明牧。
叨乘使者传,来按荒人狱。
闽方信阻狭,兹地亦丰沃。
苍山缭万寻,涨海涵千谷。
高秋桂尚荣,隆冬泉更燠。
在昔汉世宗,开疆穷所欲。
馀善既还师,建德仍伐木。
番禺竟灰烬,冶南亦沦覆。
至今遗父老,能言古风俗。
阴崖猿昼啸,阳亩粳先熟。
稚子练葛衣,樵人薜荔屋。
矜尔为生微,诲予从不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绥安(古漳浦地)》是南北朝时期沈怀远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沈怀远是南朝宋吴兴武康人,其弟沈怀文。沈怀远曾在始兴王刘浚处担任官职,并有宠幸。他还纳东阳公主养女王鹦鹉为妾。
  1. 诗歌原文
  • “负衅忝良时,宽恩荷明牧”描述了诗人因罪被贬到远方,但内心感激朝廷的宽容与照顾。
  • “叨乘使者传,来按荒人狱”表明他作为使者来到边远地区,处理当地的事务。
  • “闽方信阻狭,兹地亦丰沃”表达了对闽地自然环境的赞美,认为这里既有阻碍也有富饶。
  • “苍山缭万寻,涨海涵千谷”则描绘了闽地的自然景观,山峦起伏,大海深邃。
  • “高秋桂尚荣,隆冬泉更燠”则是对当地秋冬季节气候的描述,桂树在秋天仍然繁茂,冬天泉水更加温暖。
  1. 诗歌赏析
  • 这首诗通过对闽地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诗中的“苍山缭万寻,涨海涵千谷”等句子生动形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 诗中还体现了南北朝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特色。例如,“闽方信阻狭,兹地亦丰沃”反映了当时闽地虽然地处偏远,但依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 诗歌的语言优美,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性,读来朗朗上口。例如,“负衅忝良时,宽恩荷明牧”中的“负衅忝良时”,既表现出诗人的自责与悔恨,又透露出他的无奈与委屈。
  1. 写作背景
  • 根据现有的资料,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北朝时期。当时的政治局势复杂多变,文人墨客常常面临政治压力和人生困境。沈怀远作为当时的文学家,也经历了类似的境遇。因此,他的这首诗可能也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
  1. 作品影响
  • 《次绥安(古漳浦地)》作为南北朝时期的一首优秀诗歌,至今仍然被广泛传颂。它不仅展示了当时闽地的自然风光,还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人民生活的关注。

通过了解《次绥安(古漳浦地)》的作者、创作背景、诗歌原文和赏析等信息,可以更好地认识这位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及其作品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