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情诗

风光今旦动,雪色故年残。
薄夜迎新节,当垆却晚寒。
奇香分细雾,石炭捣轻纨。
竹叶裁衣带,梅花奠酒盘。
年芳袖里出,春色黛中安。
欲知迷下蔡,先将过上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情诗》是南北朝时期徐陵所作的一首著名诗词。以下是对《春情诗》的相关介绍:

  1. 作者简介:徐陵,字孝穆,东海郯县(今山东郯城县)人,南朝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生平事迹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 作品原文:《春情诗》原文如下:“风光今旦动,雪色故年残。薄夜迎新节,当垆却晚寒。奇香分细雾,石炭捣轻纨。竹叶裁衣带,梅花奠酒盘。年芳袖里出,春色黛中安。欲知迷下蔡,先将”。
  3. 诗歌赏析: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节日的氛围。诗人用“风光”、“雪色”等词汇展现了季节变换带来的美丽与哀愁。同时,通过对“当垆”、“梅花奠酒盘”等细节的刻画,展示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雅致。
  4. 创作背景:此诗的创作背景是在梁武帝萧衍时期,徐陵担任东宫学士,常出入禁闼,并以其宫体诗闻名于世。尽管他后来入陈后曾历任尚书左右仆射、中书监等职,继续宫体诗的创作,但这一时期的诗歌多以轻靡著称。
  5. 文化价值:徐陵的《春情诗》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其情感的真挚和对自然美的细腻捕捉也使其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
  6. 历史影响:此诗在历史上的影响颇大,成为后世学者研究南北朝诗歌的重要资料之一。

《春情诗》不仅是徐陵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不仅展现了徐陵卓越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状态和文化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