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飘映车幕,出没望连旗。
度云还翊阵,回风即送师。
峡路沙如月,山峰石似眉。
村桃拂红粉,岸柳被青丝。
锦城遥可望,回鞍念此时。
奉和赵王途中五韵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奉和赵王途中五韵诗》是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家庾信的作品。以下是对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作者简介:庾信(513—581),字子山,南阳新野人,北周时期活跃的文坛人物。他不仅在梁这个南朝文学全盛时代积累了很高的文学素养,还接受了北方文化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由于生活经历的沉痛,他的文学作品更显深沉与真挚。
诗歌原文:飘飘映车幕,出没望连旗。度云还翊阵,回风即送师。峡路沙如月,山峰石似眉。村桃拂红粉,岸柳被青丝。锦城遥可望,回鞍念此时。
诗歌鉴赏:《奉和赵王途中五韵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旅途中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和内心情感的变化。从“飘飘映车幕”到“出没望连旗”,再到“度云还翊阵”和“回风即送师”等句,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同时,通过对“峡路沙如月”、“山峰石似眉”等细节的描绘,诗人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慨。此外,诗中多次出现的“此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于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最后,“锦城遥可望”一句,更是为整个作品增添了一抹浪漫的色彩,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遥远的城市之中,感受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创作背景:作为南北朝时期的文人,庾信身处一个政治动荡、社会变迁的时代。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以及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在这种背景下,《奉和赵王途中五韵诗》不仅是对旅途美景的记录,更是诗人情感流露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奉和赵王途中五韵诗》不仅仅是一首描写旅途风景的诗作,它还反映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艺术感知力。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文化价值,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博大精深,以及诗人对于生活与自然的独到见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