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从徐国公殿下军行诗

八风占阵气,六甲候兵韬。
置府仍张幕,麾军即秉旄。
长旗临广武,烽火照成皋。
巡寒重挟纩,酌水胜单醪。
阵后云逾直,兵深星转高。
电焰驱龙马,山精镂宝刀。
塞迥翻榆叶,关寒落雁毛。
既得从神武,何须念久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侍从徐国公殿下军行诗》是一首南北朝时期的作品,作者是庾信。下面将对该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
  • 作者简介:《侍从徐国公殿下军行诗》的作者是庾信,他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深厚的政治背景而闻名。
  • 时代背景:创作于南北朝时期,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庾信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国家兴衰和战乱的深刻忧虑。
  1. 诗句解析
  • 八风占阵气:这里的“八风”可能寓意着八方的形势或变化,而“占阵”则暗示了对军事形势的观察和分析。
  • 六甲候兵韬:六甲是古代的一种占卜方法,用于预测战事,此处可能指通过占卜来了解战争的策略和时机。
  • 置府仍张幕:这里的“置府”可能指的是建立或加强军队的指挥机构,“张幕”则暗示了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做好准备。
  • 麾军即秉旄:“麾军”意味着指挥军队,而“秉旄”则是古代将军的标志,象征着权力和领导地位。
  1. 文学价值
  • 艺术表现:《侍从徐国公殿下军行诗》在艺术上表现出较高的水平,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和形象生动的语言,成功地传达了对战争和士兵的深情关怀。
  • 情感表达:这首诗不仅是对战争场景的描述,更蕴含了诗人对于和平与安宁的向往和对战争带来的苦难的同情。

《侍从徐国公殿下军行诗》不仅仅是一首诗歌,它更是南北朝时期社会状况、政治环境以及个人情感的综合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相关推荐